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胶莱河位于山东半岛东部,其名称缘由是因为河道北接莱州湾,南接胶州湾(麻湾),各取莱州湾与胶州湾名称的前一字来命名这条沟通两湾的河流。胶莱河河海联运是一则将内河漕运与海上运输结合在一起的创造性构想。明代关于实施胶莱河河海联运的提议从正统六年(1441)王坦提议开始,历经嘉、隆、万三朝,最终在崇祯年间结束。胶莱河河海联运的提议前后断断续续,持续了大半个明朝,可谓是在明代的漕运、海运史上划下了重要的一笔。本文的行文思路是先介绍胶莱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其中包括有地形和水文环境,再以小专题的形式,尽可能全面地论述明王朝有关胶莱河河海联运实施的原因、关于胶莱河工程开凿与否的争议、胶莱运河的具体开凿以及未能实施胶莱河河海联运的原因。第一章介绍胶莱河流域的地理环境。介绍胶莱河流域的土质土壤情况与胶莱河流域的水文情况。第二章论述了胶莱河河海联运在元代实施的情况,以姚演的提出,元世祖忽必烈的同意,阿八赤的具体实施开始,胶莱河河海联运短暂实行后,最终因一部分自身原因,一部分直接海运的竞争关系而未能在元代持续运行下去。而元代实行过胶莱河河海联运的先例与经验,是明王朝提议实施胶莱河工程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三章进一步分析明代实施胶莱河河海联运的原因。首先是因为黄河频繁泛滥决口,阻塞内河漕运运输漕粮的路线;其次是因为实施直接海运,将会有成山角风涛覆舟的危险,以及海盗倭寇袭击漕船的风险;最后是因为胶莱河河道具有天然运河的雏形,从胶莱河通航,将大大缩短运河漕河寄运路线。第四章是关于明代胶莱河河海联运的争议,论述了主要支持者与反对者的观点。支持胶莱河河海联运的代表人物有刘应节、徐栻等。反对胶莱河河海联运的代表人物有胡槚、梁梦龙、王宗沐等。支持派与反对派各抒己见,针锋相对,是为明代胶莱河之议。第五章论述明王朝胶莱河工程的具体开凿情况。胶莱河工程的实际开凿主要有两次,一次是嘉靖时期王献主导的马家濠的开凿,另一次是万历时期崔旦主导的分水岭的开凿。遗憾的是,这两次具体施工的结果均以失败而告终。第六章分析明代胶莱河河海联运最终失败的原因,除了胶莱河自身水源、地质的原因外,本文主要论述了政治决策中胶莱河河海联运未能成功的原因,一方面是明代对元王朝灭亡中有一部分是因实行海运的前车之鉴,另一方面是朝廷中关于是否实施胶莱河河海联运在决策中举棋不定,几方面的综合作用下,共同导致胶莱河河海联运在明王朝始终是以一个议案、构想的方式存在,而未能真正作为一个运输途径存在于明代的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