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野圭吾(ひがしのけいご,Higashino Keigo)1958年2月4日生于大阪,是日本当代最具话题性的推理小说家之一。东野圭吾于上世纪80年代步入日本文坛,2006年,凭借长篇推理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容疑者Xの献身)同时获得直木奖与本格推理大奖,成为日本推理小说三大排行榜上前所未有的三冠王,从此,东野圭吾成为了日本推理小说界的“畅销之王”,其作品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追捧和喜爱。可以说,在这个时代的日本,如他一般拥有稳定创作数量、质量和读者的作家十分少见。2006年在日本引起轰动后,其作品随即被译介到中国,逐渐被中国读者关注、熟知和喜爱。“加贺探案集”是最能体现东野圭吾创作特色和创作成就的系列推理小说,小说以主人公加贺恭一郎大学毕业后的成长轨迹为叙事脉络,突出表现了其勤恳认真、严谨沉稳、具有救赎意识的性格特征。“加贺探案集”系列推理小说包含10部作品,分别为《毕业》(卒业―雪月花杀人ゲーム)、《沉睡的森林》(眠りの森)、《谁杀了她》(どちらかが彼女を杀した)、《恶意》(あくい)、《我杀了他》(私が彼を杀した)、《只差一个谎言》(嘘をもうひとつだけ)、《红手指》(赤い指)、《新参者》(しんざんも)、《麒麟之翼》(麒麟の翼)、《祈祷落幕时》(祈りの幕が下りる时)。众所周知,小说的叙事方式对文本意蕴的形成和小说主题的深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纵观有关“加贺探案集”系列推理小说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小说的主题和女性形象始终是被学界关注的热点,而对小说叙事特征的分析少有涉及。对此,本论文力求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叙事学的角度展开,全面分析、深入探讨东野圭吾“加贺探案系列”推理小说的叙事特征,分析小说文本中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人物与故事情节的发展关系,以此探寻东野圭吾推理小说所蕴藉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呈现其文本叙事中对类型化推理小说的反类型化写作姿态,表现其叙事文本对传统推理小说反叛、跳脱、革新和超越的审美特征。本论文由五个部分构成,除却绪论和结语,主体分为三章。绪论部分概略介绍东野圭吾的创作现状以及“加贺探案集”系列作品的基本情况,综述和评介国内外有关东野圭吾推理小说的研究状况,介绍本论文写作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通过文本细读,论述推理小说中三类主要人物形象,作者借助反传统的手法,塑造了小说主人公加贺恭一郎、犯罪人物以及通常被忽略的知情人等人物个体,关注了他们在当下日本的生存状态,通过这些人物的选择和命运,从不同角度窥见现代日本社会。第二章尝试运用叙事学相关理论,探讨“加贺探案集”系列小说的意识呈现、视角选择、空间建构、交流模式等叙事方式。第三章主要运用接受美学和修辞性叙事理论,论述推理小说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征,分析“加贺探案集”的开放式叙述结构如何对读者发出邀请、在审美判断中发挥读者填补“文本空白”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作品所表现的审美价值和意义。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归纳。说明东野圭吾是个具有“社会性”的推理作家,他借推理小说的形式,运用写实手法,通过个体生存现状深入挖掘、反思日本社会的诸多弊端。“加贺探案集”独特的叙事方式是作家对传统推理小说进行革新和创造的结果,小说抛弃脱离现实的“本格派”、表现手法落后的“社会派”,开创以温情写实为特点的“写实本格派”,为推理小说提供了新的创作方法和思路。因此,该系列作品在推理小说冲破“类型化”藩篱的道路上显现出独特的价值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