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充足的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一直被认为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我们党历来重视“三农”工作,从2004年至今的11年间,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部署三农工作的文件,一号文件已经成为“三农”工作的象征符号,而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三农”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它能有效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一个地区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状况综合反映了该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条件,因此要提高一个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生活条件必须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状况。随着农村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问题逐渐成为了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因此加强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的研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机制已是迫在眉睫。华宁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工业总量小、税源单一,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总量不足、效率低下,严重地阻碍了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如何切实提高华宁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的效率,找到一条适合华宁县农村特色发展的供给之路,成为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华宁县交通、农林水、电力、文化娱乐、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现状的实证研究,分析了华宁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中存在的供给决策机制不合理、供给滞后、筹资渠道单一、管理主体不明确、统筹规划不合理、重建轻管现象突出、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并结合华宁县的实际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构建政府与农民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的双向决策机制;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决策信息沟通机制;加大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优化外部环境拓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融资渠道;明确管理主体;科学规划,合理配置资源;建管并重,建立健全管护长效机制;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华宁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的合理化建议,最终目的是使华宁县公共基础设施供给更加科学、有效,使全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不断助推华宁县经济社会科学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华宁县人民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