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致病机理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破裂后髓核突(脱)向后方或突至椎管内,相邻组织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好发于男性,总体发病率为5%-10%,占腰腿痛病人的60%以上。腰椎间盘突出可引起严重腰痛、腰部活动受限、坐骨神经痛、下肢肌力感觉减退、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导致下肢瘫痪进而引起呼吸、泌尿系统感染等而危及患者生命。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可分为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保守治疗被认为是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近些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手段均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整体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绝大多数患者经系统的保守治疗后症状有所减轻,但是仍然有10%~2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效果也并不总是积极的,很多患者仍然要承受剧烈腰痛、坐骨神经痛等症状折磨。因此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已经成为国内相关研究的焦点与热点。目的了解并评价中西医保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重吸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50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人:A.经方治疗组:补阳还五汤B.标准药物治疗组:西乐葆+甲钴胺C.结合组:补阳还五汤+西乐葆+甲钴胺。连续6月观察并记录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及突出率变化情况,并复查磁共振,评估三组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对椎间盘重吸收的影响。结果150名患者中共有99人完成随访,经方组31例,标准组32例,结合组36例。三组患者基础评分并无差异。在疗程早期,标准组、结合组两组患者的VAS、JOA、ODI评分改善情况优于经方组。但当疗程进行到第6个月时,三组的VAS评分分别为:经方组2.06±0.44分,标准组2.52±0.57分,结合组2.39±0.50分;JOA评分分别为:23.97±1.64分,20.74±1.65分,22.10±2.12分;ODI评分分别为:4.13±1.50分,10.51±2.32分,7.74±1.53分。此外,经方组椎间盘重吸收率(51.03±15.88%)高于标准组(1.33±16.18%)和结合组(31.48±22.12%)。经方组在疗程的第六个月的疗效要明显优于标准组和结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部分患者在接受3个月的口服药物保守治疗后,症状均有所改善,改善率高达90%,部分患者的症状在几周内甚至完全消失。其中,补阳还五汤治疗后椎间盘重吸收概率明显升高。然而,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联合使用的患者其椎间盘重吸收概率却明显降低。因此,除LDH的急性疼痛期外,尤其是病程达到2月以上的患者,应尽量减少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此外,持续的康复锻炼对病情恢复和重吸收进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