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主要表现在自闭、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等,而由于心理问题而导致的自杀、辍学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其学习生活。面对各种生活应激,有的个体产生许多不良状况,而有的个体却获得了很好发展,究其原因,必然有某些因素在生活应激和应激结果之间发挥着作用。已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是个体处于不良情形中获得良好发展的积极资源,影响着生活应激对身心健康的作用。因此,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幸福感、降低生活应激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本文旨在分析社会支持在生活应激和心理幸福感之间的作用,探讨主要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大学生生活应激、社会支持和心理幸福感的影响以及三者的内在联系,丰富社会支持和心理幸福感理论,为高校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参考,为政府制定政策支持提供决策依据。该项研究采取整群随机取样的方法从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和石家庄经济学院三所高校中选取有效被试854名。采用Carol Ryff的《心理幸福感量表》、肖水源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B.M. Gadzella的《学生生活应激问卷》三个量表为测量工具,首先探讨了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社会支持、生活应激几个相关因素的人口学特点,最后将三者相结合,建构出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生活应激水平较低、社会支持水平、心理幸福感水平较高。2、大学生生活应激与社会支持、心理幸福感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显著正相关。3、压力和生理反应直接对心理幸福感产生影响;认知反应、挫折、自我加强、行为反应可以直接对心理幸福感产生影响,也可以经过社会支持间接对心理幸福感产生影响。4、他人积极关系、自我接纳程度、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的性别主效应显著。女生与他人积极关系、自我接纳程度、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明显高于男生;男生行为反应远远大于女生。5、个人成长、自我加强、认知反应的生源主效应显著。农村学生个人成长、自我加强水平大于城镇学生、县城学生;县城学生认知反应水平高于城镇、农村学生。6、生活目标、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生理反应的年级主效应显著。生活目标上,三年级学生最高,二年级最低,一年级高于四年级;社会支持上,一年级学生最高,二年级最低,四年级高于三年级;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上,四年级学生最高,二年级最低,一年级高于三年级;生活应激水平上,二年级学生最高,四年级最低,一年级高于三年级;生理反应上,二年级学生最高,四年级最低,三年级高于一年级。7、生活应激、冲突、认知反应、自我加强、个人成长、挫折、与他人积极关系的年级和性别交互作用显著。研究认为,社会支持作为部分中介变量,在大学生生活应激和心理幸福感之间发挥着作用;认知反应、挫折、生理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社会支持、生活应激对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联合解释率为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