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血管平滑肌的增值、迁移的动物模型的建立和研究目的:建立新西兰大白兔颈动脉血管内皮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模型。材料和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进行DSA手术,分两组分别用2.5F和4.0F球囊反复扩张、损伤右侧颈动脉,术后高脂饲料(含2%胆固醇)喂养。分别于2周、4周、6周、8周和第10周时处死模型动物,取颈动脉标本做病理切片,通过HE染色观察血管内皮损伤后颈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值及迁移的情况。结果:2.5F球囊扩张新西兰大白兔颈动脉可造成动脉内皮轻度损伤,血管中膜损伤不明显,4周后血管内皮修复,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不明显。4.0F球囊损伤后,血管内皮明显破坏并伴有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的大量破坏,2周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明显,在高脂喂养下,血管腔呈狭窄改变,8周后局部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病理学观察两组血管壁增厚及血管腔狭窄程度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4.0F球囊较2.5F球囊血管内皮损伤明显,可成功制作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动物模型,可用于研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病理学研究。第二部分:血管内皮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值与迁移的改变目的:观察分析血管内膜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病理学变化过程。材料和方法:10只新西兰大白兔,2.5F球囊损伤一侧颈总动脉血管内膜后高脂饲养10周,分别在内膜损伤后2周、4周、6周、8周及10周行损伤血管的病理学检查。结果:血管内皮损伤后24小时,局部以炎性细胞浸润为主,2周后血管平滑肌细胞明显增殖及迁移;4-8周时血管内膜增厚,血管腔狭窄;8周后,损伤血管壁局部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管腔狭窄,“合成型”平滑肌细胞较前明显减少,粥样硬化斑块脆性增加。结论:血管内皮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是血管腔狭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主要病理学变化过程,研究其病理生理学变化过程,对防治再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意义。第三部分:血管内皮损伤后血管壁病理生理学变化MR成像的实验研究目的:研究血管内皮损伤后血管壁病理学变化的MRI表现极其特点。材料和方法:用动脉球囊扩张法损伤10只实验兔一侧颈总动脉血管内膜后高脂饲养10周,分别在内膜损伤后2周、4周、6周、8周及10周行颈动脉的MR]成像研究并行病理学对比。结果:损伤后2周TOF血管图像未见明显狭窄,PD、T1WI血管壁呈中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损伤后4、6周TOF血管图像未见明显狭窄,PD、T1WI及T2WI呈中等信号;损伤后8、10周TOF血管图像见渐进性狭窄,PD、T1WI呈中等信号,部分T2WI呈高信号。结论:球囊损伤后兔颈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改变可以在MRI图像上得到体现,MRI图像反映了血管的改变和管腔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