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托美国黑人传统文化和民间传说,托妮·莫里森1986年的小说《宠儿》成功地重建了一部属于美国黑人的历史,以历史的真实性再现了残酷的奴隶制。与以前男性主导的黑人小说不同的是,《宠儿》超越历史小说的局限,深入地探讨了深藏于美国黑人,特别是美国黑人女性心中那些难以言述的历史记忆,生动地反映了奴隶制下美国黑人女性生活。正因如此,这部小说引发出大量的理论思考,并吸引评论家们从人物心理分析、女性主义、后现代和后殖民主义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和探讨。这些探讨也在多个层面上加深了我们对这部小说的理解和感悟。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对《宠儿》的现代解读都没有或者无法完全涵盖对这部小说的学术和文化关注。小说中仍有很多未探讨的领域允许我们从其他角度对其进行理论探索,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小说巧妙地将人物对话与人物间的紧密关系结合在一起,以一种“话语多声”的叙述取代了“信用缺失”的作者或传统叙述者所谓的“大叙事”。小说的这一特点使小说人物能够通过他们的对话展现小说的事件,从而使作者的声音减少到必要的最低水平。另外,小说《宠儿》的非连续性的情景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小说结构的分散和不连贯,但小说中时间和空间的内在联系如蓝石路124号和发生在那里的事件,不仅确保了小说拥有明晰故事结构,促进了事件的再现,还使事件与小说中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保持紧密地联系。鉴于《宠儿》这几方面与传统的小说的写作模式有明显的不同,本文将尝试以俄罗斯学者巴赫金的对话论,复调以及时空型理论对小说《宠儿》进行一次巴赫金式的解读。本文的第二章将简要地提出巴赫金对话论中“双声言说”即其理论基石超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复调和时空型理论的要点。第三章将具体从《宠儿》中作者新的地位,独立的人物思想意识,人物的未完成性来分析《宠儿》中的复调特点;然后就《宠儿》中的对话的“双声言说”和微型对话两个方面来展开小说的对话关系的特点。最后本文将着重于《宠儿》当中时空型和多个时空型对话的结构特点来进行分析。通过以上的探讨,本文认为《宠儿》是一部拥有独特的时空型结构,具有丰富复调特色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