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何处是归?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g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出现了一个反叛的文学流派——“垮掉派”,其出现是“垮掉青年”对二战后美国社会现实不满的产物。战后的美国社会,一方面科技日新月异,特别是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国民带来了丰裕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战争灾难以及“冷战思维”、“红色恐怖”以及向全世界推行霸权主义带来的政治压抑,使人们对现存社会的道德准则、价值观念、思想文化和个人行为方式等都产生了根本性的动摇。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一股反传统的文化力量暗潮涌动。“垮掉一代”率先在美国文坛上崭露头角。他们抛弃世俗观念,嘲笑政治权威,在生活上放荡不羁:迷醉于酗酒、吸毒、盗窃,纵情于爵士乐,崇尚性解放和同性恋;另一方面,他们又研读尼采、参禅、反战、支持民权,还致力于环保。“垮掉青年”针对战后美国社会主流文化的冲击,并对美国六十年代轰轰烈烈的反文化运动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垮掉派文化成为青年亚文化的一部分。“青年亚文化”大致是指一群十六七岁到三十五岁左右的年青人的心态与行为特征,这一群体生理心理已臻于成熟,只是在经济上或者社会地位上尚未完全独立。因此多表现出心态和行为上不能满足,甚而有所抗议的趋势。美国五十年代的垮掉运动和六十年代反文化运动就是青年亚文化反抗主流文化的典型
其他文献
《路》是麦卡锡的第十部小说,于2007年荣获普利策小说奖。小说描述了在一场未说明原因的重大灾难降临多年后,地球上的所有文明和生命摧毁于一旦,一对没有姓名的父子跋涉在这
作为文学作品中最有生命力的主题,伦理倾向和道德价值一直为作家和批评家们所钟爱。美国小说家理查德·拉索(1949-)的小说《帝国瀑布》里也涉及大量的伦理道德因素。  《帝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翻译家林语堂及其在英译《浮生六记》中翻译艺术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体性的彰显,并着力分析译者的文化态度、翻译动机、翻译准则等主观因素是如何影响译者
作为“爵士乐时代”的代言人,菲茨杰拉德的创作与其生活紧密相连。这一时代的风尚、思潮都在其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作家的创作。在其自身经历的基础上,菲氏
作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和新批评派的主要成员之一,托马斯·斯提恩·艾略特极大地影响了现代英美诗歌的发展进程,并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主导着现代诗歌发展的方向。显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