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农村改革取得初步成功的同时,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矛盾和问题,其中农民增收缓慢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能否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基础地位的巩固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农民增收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对比阐述,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差异的视角,二是农民群体内部收入增长差异的视角。不同视角下农民增收问题的原因理解有所不同。以此认识为基础,本研究主要从城乡差异和农村内部地区差异两个视角探讨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首先,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城乡居民增收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其次,运用个案访谈和对比研究法对农民增收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的主要结论是:第一,农业的弱质性是城乡居民增收差异的产业因素。农民主要从事第一产业的活动,和第二、三产业相比,受自然因素和市场因素的双重制约,成本与风险大,农产品需求缺乏弹性,农业的比较收益低下。这是造成城乡居民增收差异的产业因素,是非人为因素。第二,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是城乡居民增收差异的制度因素。从历史的角度看,城乡二元结构下国家对农村和农民的“多取少予”是造成我国城乡居民增收差异日益加剧的人为原因。第三,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村集体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是农民增收地区差异的客观因素,对农民增收具有正向影响,其中农村集体的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又是潜在影响因素。第四,农民思想观念则是农民增收地区差异的主观因素。缺乏市场观念和“小富即安”的求稳心理是阻碍农民增收的思想因素。最后,本文就如何促进农民增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