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08年汶川大地震使得西南震区山体普遍松动,形成大量的地震滑坡堆积体。震后滑坡最主要的特征表现为降雨滑坡敏感性增加、规模增大、临界雨量降低和滑坡堆积物转化为泥石流的特征,并成为震区新的威胁。震后滑坡灾害的持续效应根本上表现在降雨激发震后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针对地震“后效应”下震后滑坡灾害演化特征及时空规律展开研究,对震后滑坡的预警预报和长期防控十分必要。本研究以5.12汶川地震极震区中国西部山区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出 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汶川大地震使得西南震区山体普遍松动,形成大量的地震滑坡堆积体。震后滑坡最主要的特征表现为降雨滑坡敏感性增加、规模增大、临界雨量降低和滑坡堆积物转化为泥石流的特征,并成为震区新的威胁。震后滑坡灾害的持续效应根本上表现在降雨激发震后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针对地震“后效应”下震后滑坡灾害演化特征及时空规律展开研究,对震后滑坡的预警预报和长期防控十分必要。本研究以5.12汶川地震极震区中国西部山区的白沙河流域银洞子沟震后滑坡泥石流灾害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多时相遥感影像差分技术分析典型震后滑坡震后10年地表演化过程及衰减的时空特征;采用震后滑坡现场水-力多参数实时监测,并结合非饱和水-力耦合理论方法开展了基于实测数据的震后滑坡物理机制研究及长时间序列边坡稳定性分析;基于滑坡现场实测数据和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建立土-水参数演化模型。在土-水参数预测模型基础上选取2次典型震后滑坡极端降雨事件,预测了震后滑坡持续效应下在未来10年的稳定性演化趋势。最后通过TRIGRS模型,将震后滑坡持续效应稳定性预测模型扩展至三维空间环境下,进一步量化并揭示了震区恢复效应下地表演化的时间、空间规律。本论文主要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通过野外取样调查、无人机航拍以及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差分等方法,揭示了银洞子震后滑坡灾害为期10年的地表演化特征、衰减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结合震后滑坡事件的触发降雨量建立了触发日降雨量演化模型。2、基于长时间序列现场实测数据,采用非饱和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揭示了滑坡现场长时间序列的土体含水量、基质吸力、吸应力和稳定性的连续变化;揭示了震后滑坡长时间序列雨-水-力-稳定性耦合变化规律,为判别和揭示震后滑坡失稳及转化为泥石流的成灾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3、通过银洞子震后滑坡现场采样和室内人工降雨试验揭示了震后滑坡细颗粒迁移现象,并量化震后土体结构及土体强度参数的演化趋势。同时,结合滑坡现场5个水文年的实时监测水文数据,反演了包括饱和导水率、残余含水率、Van Genuchten模型参数α和n土-水特征参数的时变效应和演化趋势。建立了土-水参数时间尺度上的预测模型。4、基于土-水参数预测模型,开展了一维降雨入渗时变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入渗导致土体吸力消散是震后滑坡失稳的核心机制,堆积体基质吸力和吸应力随地震后时间效应呈降低趋势,而导水性呈增强趋势。结合两次震后滑坡事件“8.28”和“6.26”的极端降雨过程,量化了土-水参数变化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揭示了地震后效应和震后恢复效应双重作用下的典型震后滑坡稳定性变化机制及其持续效应的演化特征和规律。5、基于TRIGRS模型预测了震后滑坡持续效应下时间尺度的边坡稳定性空间演化规律。震后滑坡持续效应下边坡稳定性逐年增强,3年后、5年后、7年后和10年后边坡失稳面积呈降低趋势,所占总面积比例分别为6.73%、1.67%,0.91%和0.12%。体现了震后良好的恢复效应,预计在2027年后基本达到整体稳定状态。最后基于量化的震后滑坡持续效应,修正了雨量-概率预警指标。本研究中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可为震后滑坡持续效应下变形破坏时空演化规律、形成机理和预警预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并旨在为汶川震区震后地质灾害的长期预测和防控提供新的参考和基础。
其他文献
在适用于海水养殖的低流速海况下,提高潮流能发电装置的发电功率对海水养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水轮机发电功率,本文对垂直轴潮流能发电装置的旋转叶轮进行系统的设计,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和滑移网格技术设置数值模拟实验,计算潮流能发电装置各工况的发电功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文章先对旋转叶轮端部的小翼结构进行几何划分,对安装小翼结构的三叶片水轮机进行建模,通过CFD软件进行数
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有很多的产品仅仅是因为零件的局部破损而导致了整体的失效,这类产品若直接报废,则会导致资源产生很大的浪费,同时对环境也产生极大的破坏,因此需要研究如何将这些产品进行修复,使其恢复工作能力,这对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逆向工程技术能够快速获取物体的三维数字化模型,3D打印技术能够实现物体的快速成型,且成型过程中材料浪费极少。因此,本文将逆向工程与3D打印技术加以结合,开展破损零
针对我国的海水养殖网箱大量集中于港湾内及近岸,水流交换较差,藻类附着比较严重容易堵塞网箱网眼等问题,提出了设计一款海水养殖洗网机设备,针对该设备中的核心部件喷嘴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同时空化射流技术是目前清洗设备中常用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清洗环境下。喷嘴作为空化射流的核心部件,不仅可以将一个大气压下的水流转化为高压水流,还可保证空化射流的良好流动性和空化效果。首先,了解养殖条件下海水养殖洗网机的海上工
近年来,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问题日益重视,不断寻找新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并积极开展与节能减耗相关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其中轻量化设计就是一种有效减少能源消耗的设计方法。目前轻量化设计存在着一些不足,如设计周期较长,设计创新性不够等。设计新颖的轻量化产品需要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大多数创造性工作是借助各种知识和信息而获得设计灵感,其中,生物知识是一种重要的激发设计灵感的源泉,因而生物知识
板料成形是现代制造业十分重要的部分,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由于罐体需要长时间保存内在食品,使其不发生变质,因此对成形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需要额外的注意成形表面情况,避免产生缺陷。不合理的工艺参数会导致罐体产生起皱、破裂等缺陷,从而导致罐体的成形质量下降。本文通过使用Dynaform建立冲压仿真模型,根据不同工艺参数对板料成形结果的影响,进行最优参数组合的获取,并使用最优解中的最小厚度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使人们不断的去寻找高效环保的能源。人们对太阳能的不断开发促进了光电器件的发展,有机太阳能器件尤其表现出制作成本低,重量轻等一系列优势。使用获得成本低且环保的材料去优化器件性能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丰富的生物资源蕴藏在海洋中,包括廉价的藻类资源和大量的鱼虾资源。将这些资源同有机太阳能光电器件的制备结合起来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方向。本论文研究的方向就是利用海洋材料去对器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制造能够与人类交互机器的期望,促使科研人员对自主空间感知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实时多目标跟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它基于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旨在确定特定类型目标的轨迹并估计其位置。由于课题的广泛性,本文重点研究了自动避碰和路径规划中行人的检测与跟踪问题。行人跟踪也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但现有的技术普遍采用纯视觉作为解决方案,在复杂光线条件下视觉往往会失
我国渔船类型多为钢制渔船和木制渔船,结构笨重,耗材多,性能冗余,易产生一些渔船安全问题,而减轻质量作为渔船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降低造船成本,减少资源消耗,提升渔船经济性能。在渔船实施轻量化技术过程中,常用的结构轻量化算法对于设计参数多、非线性程度高的结构问题已不能适用,甲板机械作为渔船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轻量化技术是须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国内某海洋装备有限公司
贝类产品的养殖生产已成为我国重要经济支柱,而贻贝作为贝类产品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依靠其产量高、便于养殖等特性,已然形成我国沿海城市地区独特的经济链。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物质生活水平期待值的提高,对于贝类产品的口感、新鲜程度以及营养价值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就目前我国市场上生产出的厚壳贻贝已然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量及品质要求,在此前提下,基于厚壳贻贝难以固定加工及脱半壳困难等因素,设计出了厚壳贻贝
随着全球塑料产量呈现不断递增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塑料垃圾也通过河流进入海洋。这些塑料垃圾在进入海洋后会伴随着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而降解成微塑料碎片。微塑料已经被认为是一种存在于各种环境中的新型污染物,进入水生环境的微塑料会漂浮或悬浮甚至沉积在海洋中,在海洋各分层广泛存在,并且高浓度的微塑料已被证明对水生生物具有危害,这对河流以及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威胁。长江已被公认为全球最大的污染物排放源,大量的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