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区地热能交换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fx_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其绿色环保、节能及广泛适用性,地源热泵系统供热制冷方法在黄土地区的应用日益增多。对于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而言,如何获取黄土地区地层的热物性参数?选用何种传热模型来进行计算?埋管换热器及填充材料如何选择?如何保障换热系统的耐久性?均是黄土地区地热能交换系统设计中的疑难问题,也是工程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论文就此开展了研究工作。首先从黄土的热传输理论着手,给出了适用于地热能交换系统传热分析的孔内外传热模型。基于线热源孔外传热模型和圆柱面热源孔外传热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揭示出线热源孔内外传热模型计算结果更接近实测值,为黄土地区地热能交换系统传热分析时的模型选用提供了依据。进一步基于对黄土室内导热系数试验,分析了黄土导热系数与含水率、干密度的关系,得到了原状黄土、原状古土壤导热系数与含水率的关系式,以及重塑黄土、重塑古土壤导热系数和干密度、含水率的关系式。在分析试验数据基础上,分析了常见回填材料组成物质导热系数随密度或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基于此提出了采用不同材料、不同配比的多种回填材料,并通过多种回填材料热参数试验比对以及现场验证,提出了优选回填材料。然后通过不同地貌单元的地温测试,对比分析了不同地貌单元的地温差异性,给出了各个地貌单元的变温层厚度和地温梯度,得出了关中地区地貌单元的地温估算公式。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地貌单元利用地源热泵系统的适用性展开了评价,提出了各地貌单元利用地源热泵系统的适用性排序。结合现场试验研究,开展了不同换热形式、不同管径、不同深度、不同换热孔间距下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对比分析,得出双U形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远优于单U形;同一换热器形式,同一深度下,增大管径,换热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换热器深度达到一定值后,继续增大埋管深度反而会降低换热性能;埋管间距越大越有利于地下埋管换热器的换热。给出了适合于黄土地区的换热器形式、管径和换热孔适宜深度以及孔间距,为黄土地区地源热泵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最后将上述研究成果用于实例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开展了一个完整年在地源热泵系统运转状态下的地层温度场及换热效果监测,探明了地层温度响应规律及地温变化幅度,证明了采用本文计算模型、热参数、优选回填材料、地温估算方法、换热器形式及孔间距等设计参数的有效性,为黄土地区地源热泵系统的长效运行提供了设计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规模化储能系统是提高电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的有效工具。钠离子电池具有丰度高、分布广、成本低的资源优势,是应用于规模化储能系统的优良选择。本论文以满足规模化储能应用为出发点,针对性能稳定、安全性高、资源丰富的钠离子电池嵌入型负极材料,按从优化现有材料到开发新型材料的思路展开,分别采用形貌设计、电位调控策略,对NASICON型NaTi2(PO4)3(NTP)材料进行优化改性,并进一步开发原料廉价、制备简
旨在以单个或多个分子为基本单元来设计和组装复杂电子器件的分子电子学有望成为硅基电子器件的补充方案使得Moore定律得以延续。单分子结是构筑分子电子器件的最基本单元。在电极两端施加不同的驱动力,可以研究单分子结电、热或光等输运性质。在分子尺度研究输运性质时,电子的量子效应不可忽略。量子效应的引入使得单分子器件相比与传统电子器件具有独特的性质,如量子干涉效应等。基于单分子结的输运性质可以构造分子热电器
高层建筑多向钢节点为建筑钢结构中的关键部件,其一般由多个不同朝向、不同尺寸的圆管件或箱型件组成,管管之间以空间相贯的方式连接,结构复杂。多向钢节点一般用于承受钢结构不同方向的力的作用,长期处于复杂载荷状态,高层建筑多向钢节点必须具备高的强度和良好的韧性。目前,高层建筑多向钢节点的制造方法主要为焊接和铸造,然而,受限于多向钢节点结构特点和性能要求,焊接、铸造都难以多向钢节点的高质量、高性能制造。电弧
镍基高温合金是航空航天发动机的主要成形材料,需具备承受高温、高压和高动态载荷的综合性能。该材料合金化程度高,采用传统成形方法面临易偏析、难变形和难加工等问题。热等静压(Hot Isostatic Pressing,HIP),结合模具控形技术,利用高温高压复合载荷致密化金属粉末,可以实现复杂零件的整体成形。但该工艺尚不成熟,宏微观性能演变机理不完全清楚,热处理机制、高温性能及其失效机制尚需探索。为此
磁共振成像(MRI)具有无放射性和优异的软组织对比度,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EST)是一种较新的功能强大的磁共振成像技术,非常适用于分子成像。CEST MRI的一个显著的优势是,MRI对比度可以由葡萄糖、糖原和谷氨酸等多种含可交换质子的有机抗磁性化合物产生。CEST成像的关键在对可交换质子进行选择性照射,同时避免干扰水或组织里的质子信号。但是大部分CEST造影剂的可交换质子与水
获取大体积组织样本的三维连续精细结构信息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陆续发展的三维成像技术是目前获取大体积样本三维图像的有效方法,然而这类技术面临的一项挑战是如何制备大体积样本以达到保持完整组织的形态结构等生物表征信息的目的。石蜡包埋具有良好的切削性,适于获取半薄切片,同时具有较好的组织形态保持特性,具有巨大的潜力解决上述问题。然而,现有的石蜡包埋技术其处理大体积标本的能力欠佳,难以用于猕
环境中过量的有机溶剂、铜及细菌对人类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其含量的控制成为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过量的丙酮酸在人体血液中会引起冠心病,精神障碍,休克,心力衰竭甚至死亡。无论是在体内还是环境中监测,荧光探针的设计与合成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荧光测量方法具有简洁与高灵敏性的特点。氟硼吡咯(4,4-二氟-4-硼-3a,4a-二氮杂-s-茚并四烯,BODIPY)类荧光染料具有易修饰,高的量子产率,高
燃料电池被认为是发展下一代可持续能源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可以通过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然而,发生在燃料电池阴极的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缓慢仍是一个瓶颈。铂(Pt)和铂基材料是常用的高效氧还原催化剂,但铂的储量稀缺、成本高昂、稳定性和耐甲醇性差,阻碍了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因此,本论文旨在通过改变合成条件和前驱体种类,设计、研究和开发一种基于碳材料的非Pt催化剂,以越过燃料电池的屏障。本
工业发展是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化学工业作为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持续性发展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应对传统化工行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绿色化学理念应运而生。基于绿色化学理念,本文以含氮杂环化合物为有机配体与铜(Ⅰ/Ⅱ)设计合成一系列Cu(Ⅰ/Ⅱ)Lx配合物;利用Cu(Ⅰ/Ⅱ)Lx配合物作为高效、环境友好的催化剂,异相催化C-X键交叉偶联反应,提高反应的绿色化程度,从源头减
随着微医疗、微传感器、微机器及可穿戴电子产品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微型化零部件的需求日益旺盛,介观成形技术也成为工业发达国家的关注热点和重点研究方向。当成形件尺寸减小至介观尺度时,产生材料的成形性能、变形规律以及摩擦等表现出特殊的变化,使得传统的宏观成形理论已不能直接应用于介观尺度成形领域。介观尺度金属薄板成形中引入超声振动在减小尺度效应、提高成形性能和改善表面质量等方面存在显著的优势。尽管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