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库车坳陷白垩系储层为一套典型的低孔低渗砂岩,孔渗关系复杂,常规的物性分析已不能满足对其的准确评价,而作为控制储层渗透性的孔隙结构却能很好的反映此类低孔低渗砂岩的储层质量。因此,本文通过偏光显微镜、高压压汞、图像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库车坳陷克深地区巴什基奇克组储层砂岩岩石学、储集空间、成岩作用,在岩石学基础上,重点展开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成因和类型进行了研究,形成了此类储层评价的思路和技术方法。取得了以下成果和认识:(1)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具有少量的长石砂岩;碳酸盐胶结为主,杂基含量低;岩石结构特点为:颗粒以点–线接触为主,分选中–好,磨圆度以次棱、棱角-次棱角为主。(2)现今储层主体处于中成岩A期,分为两大成岩阶段,四个成岩时期。埋藏成岩作用阶段经历了三个时期:(1)弱压实、弱石英、长石胶结和强钙质胶结。(2)长石、碳酸盐、方沸石等胶结物被溶蚀。(3)弱膏质、中弱钙质胶结;构造成岩作用阶段:构造强挤压、裂缝发育、晚期溶蚀。(3)发育七类储集空间,包括残余粒间孔、残余粒间溶孔、晚期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晚期溶蚀扩大孔、微孔隙和裂缝。(4)孔隙形态为长条形,长宽比多介于2~3之间,孔隙分布不均一、分选差,部分早期溶蚀孔隙遭受强烈构造挤压发生定向排列。喉道类型较为单一,以片状、管束状喉道为主,喉道半径值小且集中。(5)较大孔喉对渗透率起着控制作用,较小孔喉提供很少的渗透率贡献值或仅存在储集功能。排驱压力、最大孔喉半径等孔隙结构的特征参数与渗透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喉道分选越好,半径大小越集中,渗透性越差,这与典型的致密砂岩孔喉渗流特征一致。(6)孔隙结构主要受到成岩作用的影响,而压实作用为研究区孔隙结构的主要控制因素。在埋藏压实和构造挤压的双重作用下,储层孔隙度减小、喉道变窄、颗粒线接触–凹凸接触,储层质量大幅度降低,但强烈的构造挤压使得岩石发生破裂并产生裂缝,储集性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早期碳酸盐强胶结使得孔隙和喉道大量堵塞,尤其粘土等自生矿物,将孔隙分割为许多细小单元,喉道向管束状转变,储层渗透性急剧下降。但早期胶结物的存在将孔隙空间保存了下来,为后期溶蚀造孔提供物质基础;溶蚀作用的改造大大提高了储层的连通性,沿裂缝的溶蚀不仅将裂缝的宽度加大,也使得周围的孔隙发生溶蚀扩大,储层质量变好,但溶蚀较弱的地方,溶蚀作用却表现为对储层的破坏作用,因此在低孔低渗的砂岩储层中,溶蚀作用并不一定为良性改造。(7)研究区孔隙结构可分为四类,并具有分区分布的特征。克深6井区主要发育Ⅰ类(大孔–中喉型),为最好的孔隙结构类型,克深8、9井区主要发育Ⅱ类(中孔–小喉型),为较好的孔隙结构类型,克深2、5井区发育Ⅲ类(小孔–微喉型)为最差的孔隙结构类型,而第Ⅳ类(小孔–裂缝型)为较特殊的孔隙结构系统,发育于构造强挤压地区,由于以裂缝作为储集层的连通喉道,因此具有很高的渗透性,属于很好的孔隙结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