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和意义:本试验利用可视化标本切片与MRI对正常人视神经、眼上静脉及眼球后壁结构进行影像与薄层断面解剖学研究,分析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差异,获得数据资料。并以此为基础,研究颅内压增高时上述结构的形态学变化特征,分析视神经蛛网膜下腔外径、视神经直径、视神经长度、眼上静脉直径的变化与颅内压增高的相关性,探讨MRI对颅内压增高评价的有效性和敏感性,为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结合眼底镜观察,分析眼相关结构影像学变化与视乳头水肿相关性,探讨眼相关结构影像学变化对视乳头水肿的诊断价值。方法:1.在-25℃的条件下,利用高精度数控铣床对头颅标本逐层铣切并摄影,获取横断、矢状及冠状面三方位的数字化眼眶薄层断面。对95例正常人进行MRI观测,按年龄分为五组:0~9岁(20例)、10~19岁(20例)、20~39岁(17例)、40~59岁(19例),60岁以上组(17例),分别行MR成像,结果与数字化断层图像进行比较,为颅内压增高的眼相关结构变化的评价提供断面影像解剖学基础。2.颅内压增高患者107例,行MR成像,对其视神经及其周围蛛网膜下腔、眼上静脉、眼球后壁、视神经头部的形态变化进行观察,其中60例完成量化分析,测量颅内压增高时视神经蛛网膜下腔外径、视神经直径、视神经长度、眼上静脉直径,评价上述结构变化与颅内压增高及其增高程度的相关性。3.获得有眼底镜结果的颅内压增高患者71例,其中视乳头水肿患者47例,视乳头正常患者24例,观察“双轨征”、视神经扭曲、眼球后壁改变、视神经头部向玻璃体突出、视神经头部及周围组织异常强化等指标在有无视乳头水肿患者间分布差异,探讨眼相关结构变化对视乳头水肿的诊断价值。结果:1.冰冻切片能够清晰显示视神经、视神经鞘膜、眼上静脉的走行及形态,对亚结构—视神经鞘膜结构显示良好,能够为眼相关结构的影像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对比基础。2.MRI能够清晰显示视神经、视神经蛛网膜下腔、眼上静脉及其走行,但不能显示视神经鞘膜结构,为眼相关结构的影像学变化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正常对照组中,视神经蛛网膜下腔直径在10~19、20~39、40~59岁60岁以上组之间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