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后,随着乡村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及不同的产权结构和运营方式的出现,在“乡政村治”总体治理格局下乡村各地治理方式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宣称:“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近三十年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可以证明:“有效的产权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中国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产权制度建设应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内容,必须通过制度建设破除不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制度性障碍。 本文即是从产权的角度分析不同资源分配方式对乡村治理的影响。通过对山西省河津市龙门村和老窑头村的资源分配方式不同即产权不同的比较研究,分析资源该如何占有、使用和分配会对乡村治理产生积极影响,以期对资源型乡村治理模式的选择提供借鉴。本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产权制度与村庄发展。这一章主要介绍产权和产权制度概念,及两个村庄产权变迁概况和现状。第二章资源分配方式对村庄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一章主要介绍两村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及对比分析。第三章资源分配方式对村庄政治发展的影响。这一章主要介绍两村不同的村庄民主程度和权利结构及对比分析。第四章资源分配方式对村庄社会生活的影响。这一章主要介绍两村不同村庄文化生活和保障机制及对比分析。第五章资源分配方式对乡村治理影响的比较启示。这一章主要得出结论:村庄资源归属全体村民所有,以集体经济为主的产权模式以及在乡村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一定程度上更能促进乡村治理的有序发展。 通过运用产权制度的影响对两村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比较可知:村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很大程度上是受产权归属影响,并且产权归属明晰与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村庄的发展命运。因此,发展以集体经济为主的产权模式和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对乡村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促进农村改革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