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快速的城镇化进程让中国的城市面貌和城市环境焕然一新,但新的城市文化美学和外来美学等因素一起造成了现代人们精神环境上的空虚以及对城市的审美疲劳,另一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之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让民宿和乡村建设逐渐成为了当下的热点名词。笔者在研究生期间曾参与多个民宿聚落景观的营造,认识到当下的乡村建设不能只是单纯的改善环境、修缮建筑等方式,这类自上而下的建设其效果是非常微小并且难以持久的,而应是将重点放在带动各项产业、恢复地区的活力、提升地域文化自信等方面上;再者,目前大量的民宿建设同时也伴随着同质化、质量参差不齐等不好的现象出现。因此本文在考察了大量民宿和乡村旅游的案例后,融合乡土文化、景观形态、地域建筑等概念,尝试提出民宿聚落的新概念和民宿聚落景观形态规划设计的理论,以期完善我国民宿研究的空白,并在未来规范、指导相关项目的建设和规划设计。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背景研究:该部分对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进行了简要说明,并在确定了研究思路和方法、对象范围后制定了相应的研究框架。基础研究:对本文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以及民宿的相关学术内容(历史脉络、特征、发展现状、分类等)进行了梳理和研究。理论研究:综合文献资料分析以及案例的考察研究,提出民宿聚落景观形态的选址环境、聚落形态、空间结构、构筑设施、人文内涵、产业联动等六大组成部分。实践应用:将前文所总结的理论应用在广元市剑门关的“剑门云里”民宿聚落规划中,并从微观设计和宏观规划的角度进行阐释说明。总结思考:最后一部分对本文研究过程中的成果和结论进行了总结:1)明确了什么是民宿,并从中文和英文两个方面定义了民宿的基本特征、详细阐释了多个国家和地区民宿的发展历史、民宿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民宿的分类以及未来民宿的趋势;2)创新提出民宿聚落的概念,是对传统民宿研究的补充;3)明确了聚落景观形态的概念,并从景观形态的“形”(物质)和“态”(内涵)两个方面切入,梳理出了民宿聚落景观形态的六大构成要素:选址环境、聚落形态、空间结构、构筑设施、人文内涵、产业联动;4)基于前文总结所得的民宿聚落景观形态的理论与项目地的勘查调研,对“剑门云里”民宿聚落规划建设项目展开设计应用,所研究理论很好的融入其中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同时对论文的不足进行了讨论,最后针对未来该部分的研究进行了相应的展望。通过本研究及成果为我国乡村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证参考,同时也为未来民宿聚落的打造提供了新的切入视角,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