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营养传输及丝织品清洗过程中轻稳定同位素变化的初步研究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l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丝绸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丝绸生产的原始材料来源于蚕,桑蚕又称家蚕,简称蚕,是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由古代栖息于桑树的原始蚕驯化而来。蚕桑丝织起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五千年来对中国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蚕桑丝织是中国的原创,但近些年来国外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对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古代丝绸的来源进行精细鉴别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初步研究桑蚕营养传输及丝织品清洗过程中轻稳定同位素变化,探索桑、蚕和丝之间轻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内在联系,为丝绸产地溯源提供一定基础信息。收集浙江省、四川省一带的桑叶样品,烘干、粉磨桑叶,提取桑叶蛋白质和桑叶多糖,检测桑叶及桑叶营养成分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利用浙江杭州一带的桑叶喂养桑蚕,收集桑蚕整个生命周期不同生态阶段的蚕体和蚕沙样品,检测不同生长阶段桑蚕及排泄物的轻稳定同位素组成;最后利用常规脱胶方法处理蚕茧、丝织品染色、清洗丝织品,测定丝素蛋白和丝织品的轻稳定同位素组成。结果发现:不同产地桑叶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存在一定差异,桑叶蛋白的重氢氧稳定同位素相对于原桑叶相对贫化,桑叶多糖的重氢氧稳定同位素相对于原桑叶相对富集;蚕在不同生态阶段可能对轻重稳定同位素利用效率不同,在摄食、排泄至最终吐丝结茧过程中对D、18O有排斥作用,最终在蚕茧里表现为对D、18O的富集效果;在蚕茧里15N、13C有明显富集,说明蚕在摄食、排泄至最终吐丝结茧过程对15N、13C有排斥作用,反映了蚕体在不同生态过程中可能对轻重稳定同位素利用效率不同;脱胶处理一定程度影响蚕茧的氢稳定同位素组成,相对于原蚕茧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小,而清洗处理对丝绸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效果与污染物类型和污染物被清除程度有关。
其他文献
我国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系统中有个说法,叫"北有华纳,南有华安".说的是近一两年来注册的,分别联合南方和北方多家质量技术监督技术机构成立的两个检测中心.
探讨蚕蛹中毒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后发现蚕蛹本身体内含有的嗜神经毒蛋白可能是致病因素,所以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是防治急性蚕蛹中毒的重要手段。
语文阅读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对话合作教学,能够把学生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与文本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对话交流。教师
0 引言 基础医学实验学是医学实验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适应二十一世纪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随着医学教育理论的不断
这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变化,这个变化就发生在2001年: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33个执法执纪部门参加的"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树立行业新风"最佳最差单位评选活动中,佳木斯市技术监
我市推行“学讲”课堂以来,笔者发现在“学讲”下课堂生态有显著改善。在“学讲”课堂下,孩子们乐于探究,勇于交流讨论,敢于创新,做到了学进去教别人的高效课堂,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脚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应用自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使学生平稳过渡到中学学习中去,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做的。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革新教学理念,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为自主教学模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