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应用于评价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应用价值;使用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价内热针疗法对于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治疗效果,为内热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1分组选取临床明确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64例为腰痛组,将腰痛组患者随机分入内热针组和热磁组,每组各32人。另选取同期就诊无腰痛症状的志愿者32例作为对照组。2处理内热针组使用内热针治疗,分上腰段(L1-L3)和腰骶段(L4-S1)两部位治疗,间隔4天。热磁组使用热磁治疗仪治疗,每日1次,共6次为一个疗程。3观察指标治疗前测定腰痛组和对照组的腰部竖脊肌杨氏模量值,并记录腰痛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JOA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JOA)。治疗后1周后、2月后分别测定腰痛组患者VAS、JOA及竖脊肌杨氏模量值,进行统计分析。4统计分析使用统计软件SPSS 22. 0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VAS评分变化:治疗前内热针组与热磁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内热针组、热磁组治疗后1周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2月内热针组VAS评分较治疗1周进一步降低(P<0.01),而热磁组VAS评分较治疗后1周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1周内热针组与热磁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月内热针组VAS评分低于热磁组(P<0.01)。2. JOA评分变化:治疗前内热针组与热磁组JO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内热针组、热磁组治疗后1周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后2月内热针组JOA评分较治疗1周进一步升高(P<0.01),而热磁组JOA评分较治疗后1周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1周、治疗后2月内热针组JOA评分均高于热磁组(P<0.01)。3.腰部竖脊肌硬度值(杨氏模量值)变化:3.1所有被测者的左右两侧竖脊肌杨氏模量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3. 2内热针、热磁组治疗前腰部竖脊肌杨氏模量值均高于对照组(P<0. 01)。3. 3腰痛组杨氏模量值与VAS评分存在正相关(P<0.05),与JOA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3.4治疗前内热针组与热磁组杨氏模量值无显著差异(P>0.05);内热针组、热磁组治疗后1周杨氏模量值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2月内热针组杨氏模量值较治疗后1周进一步降低(P<0.01),而热磁组杨氏模量值较治疗后1周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1周、治疗后2月内热针组杨氏模量值均低于热磁组(P<0.01)。结论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准确测量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竖脊肌硬度值,反映肌肉张力。内热针治疗可以减低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竖脊肌硬度值,改善肌肉张力增高的状态,并明显减轻疼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