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论述国际贸易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首先考察了我国对外贸易与环境污染的现状;然后,用基于VAR模型的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冲击函数分析以及基于VEC模型的方差分解分析等动态计量方法,考察了我国进口贸易、出口贸易以及工业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长期关系及对短期波动的影响和反应;再次,通过改进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将进口中间投入与国内生产中间投入区分开来,定量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各主要工业行业进出口贸易隐含污染排放情况,并着重分析了进口中间投入对国内环境污染的替代减排作用,还就我国包含污染的对外贸易条件进行了分析;最后,利用改进的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对各主要工业行业出口贸易隐含污染及出口贸易隐含污染总量进行了分解分析。研究表明,长期出口贸易会增加国内环境污染,而进口贸易对国内环境污染的影响因污染物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工业SO2和工业固体废物具有减排作用,却可能增加工业废水排放总量;进出口贸易在不同阶段对环境污染有着不同的影响,并且与不同的污染物也有着不同的动态关系。研究还表明进口贸易和工业经济增长对各污染物排放(除工业废水排放)具有减排作用,而出口贸易则会加重国内环境负担;出口贸易在影响污染排放各因素中占有较大的贡献率,进口贸易的贡献率次之。对进出口贸易隐含污染的定量分析表明,采矿业、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造纸印刷及文体用品制造业、非金属矿采选及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制品业、化学工业等行业的完全污染系数较高,属于高污染行业;就进出口贸易隐含污染量来看,电气等机械及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等行业出口贸易隐含污染量很高,而采矿业、金属冶炼及制品业、电气等机械及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进口贸易隐含污染量较高;就进口中间投入的作用来看,电气等机械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对国内污染的替代减排作用较大;包含污染的贸易条件分析表明,近年来的贸易条件有利于我国环境状况改善;总体来看,2002-2004年进口贸易隐含污染超过出口贸易隐含污染量,对外贸易有利于国内环境改善,而2005年以后出口贸易隐含污染要超过进口贸易隐含污染量,对外贸易加重了国内的环境负担。出口贸易隐含污染的结构分解分析表明,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等机械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制品业等行业出口隐含污染的具有较大的正的规模效应;电气等机械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行业在所考察的每个年份都具有正的结构效应;而电气等机械及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制品业、化学工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等行业的具有负的技术效应,且期绝对值较大;总体来看,2003-2007年的总效应为正,直到2008年才开始出现负的总效应;这主要是因为之前贸易规模的快速扩张,而生产技术和污染控制及治理技术的进步的步伐却没有跟上的缘故,之后负的总效应一方面反映了对外贸易规模扩张速度的放缓,更重要的是反映了目前我国生产技术和污染控制及治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