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高安市2005~2013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究其疫苗接种前后变化;(2)了解高安市16~60岁适龄人群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接种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1)收集高安市2005~2013年肾综合征出血热人间、鼠间疫情资料和人口学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高安市2005~2013年肾综合征出血热人间和鼠间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对比分析疫苗接种前(2005~2008年)与接种后(2009~2013年)人间疫情的三间分布特征;(2)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高安市20个自然村的200例16~60岁常住人口进行双价疫苗接种现况及影响因素问卷调查,计算疫苗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利用单因素分析和有序Logistic回归(Ordinal回归)分析筛选出高安市适龄人群双价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结果:(1)2005~2013年高安市共计报告664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发病密度为8.77/10万人年,年发病率范围为6.96/10万~12.19/10万。全市23个乡镇均有病例报道,其中杨圩镇发病密度最高,达22.11/10万,新街镇的发病密度最低,仅1.16/10万。其流行呈现春夏季(4~6月)小高峰和秋冬季(10月~次年1月)大高峰,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15~59岁年龄组占77.71%;男女性别比2.27:1,农民占71.08%;(2)2005~2013年高安市年均鼠密度和鼠带毒指数分别为2.52%和0.0208,野外和室内年均鼠密度分别为2.21%、2.87%,室内年均鼠密度显著高于野外(c2=36.488,P=0.000);野外捕获鼠总数中74.15%为黄毛鼠,室内捕获鼠总数中88.38%为褐家鼠;(3)与疫苗接种前(2005~2008年)相比,接种后(2009~2013年)高安市15个乡镇(占65.22%)发病密度有所下降,“16~60岁”年龄组发病占比由2009年的81.40%下降至2013年的63.89%;“16~60岁”年发病率于2012年出现显著下降,而周边非接种地区新建县、樟树市和渝水区“16~60岁”年龄组年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态势;(4)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总接种率为72.50%(145/200),全程接种率为56.00%(112/200);(5)Ordinal回归显示家务待业者高针次接种率是农民的0.360倍(OR=0.360,95%CI:0.144~0.898),不知晓HFRS疫苗普种工作者的高针次接种率是知晓者的0.079倍(OR=0.079,95%CI:0.033~0.192),不关注自身健康程度者疫苗高针次接种率是非常关注者的0.073倍(OR=0.073,95%CI:0.013~0.398)。结论:(1)高安市2005~2013年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以秋冬季为主,发病年龄集中在15~59岁;室内年均鼠密度高于野外,优势鼠种分别为褐家鼠和黄毛鼠;(2)双价疫苗人群接种使高安市“16~60岁”适龄人群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疫苗接种后高安市2009~201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未能显著降低,考虑可能与鼠带毒指数升高有关;(3)高安市适龄人群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接种率(72.50%)达到国家要求的接种率(70.00%)水平,但全程接种率(56.00%)有待提高;(4)职业、是否知晓疫苗普种工作及关注自身健康程度为高安市适龄人群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接种的主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