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和利润均实现大幅度增长,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我国银行间同业业务的迅速发展。同业业务具备模式灵活、操作便利等优势,将金融体系中的商业银行以及信托、证券、基金、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很好地串联起来,打破了金融市场的地域限制,给我国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但是,由于我国金融监管目前采用的是“分业监管”模式,各金融子行业适用不同的监管政策,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监管套利和政策寻租等不良现象,给我国金融体系带来了新的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深入地了解同业业务的本质,探究同业业务对我国金融体系可能造成的各类风险,为同业业务的监管提供政策建议。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同业业务的总体发展情况、运行机制进行介绍,从宏观上看,货币当局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管控和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投向行业管控,是商业银行大力发展同业业务的客观原因和背景;商业银行对规模扩张和业绩增长的不断追求则是同业业务发展的主观因素。第二部分详细介绍各主要同业业务品种的业务模式和存在的问题,包括票据业务、买入返售业务、同业投资业务、资产流转业务和表外业务,这些业务品种的共性是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监管机构对传统贷款的规模和行业投向限制,具备“监管套利”属性。第三部分对目前同业业务不规范运行带来的风险,以及同业业务监管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监管政策建议。同业业务对我国金融市场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若能施以正确、合理的监管措施和政策引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同业业务的市场化优势,将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金融体系的现代化发展。本文试图从监管的视角出发,对同业业务的业务模式进行分析,提出监管建议,以求不断完善监管手段,并加强顶层设计,为同业业务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