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习惯的变化,我国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近年来逐年升高,特别是大城市的增幅更快。目前,上海CRC的发病率已跃升至第二位,且新发病例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据报道,75%左右的新发病例发生在平均风险(无CRC家族史)者中,因此,降低平均风险人群中CRC的发病率意义重大。结直肠腺瘤(colorectal adenoma,CRA)是CRC的主要癌前疾病。80%的CRC由CRA演变而来,其中进展性腺瘤的癌变风险更高。进展性腺瘤需具备以下三项条件之一:病变直径10mm的腺瘤;绒毛状腺瘤或绒毛样结构25%的混合性腺瘤;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011年发表的亚太地区结直肠肿瘤筛查(Asia-Pacific Colorectal Screening,APCS)评分系统主要用于进展期结直肠肿瘤的筛查,通过四项基本临床信息(年龄、性别、一级亲属CRC家族史和吸烟史)即可进行有效的风险分层,对APCS评分为高风险的无症状人群建议进行全结肠镜检查。除了一级亲属CRC家族史以外,APCS评分的其他三项指标都是CRC与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相关的共同危险因素。APCS评分系统可能是进一步探索CRC和CAD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另一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CRC和CAD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尚无进展性腺瘤肠道菌群的检测数据。方法首先以疑诊CAD且无CRC相关症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冠脉血管造影的结果分为CAD组和非CAD组;然后对APCS评分为高风险者行全结肠镜检查,同时测量其身高、体重和腰围,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腰围/身高比。通过Miseq测序方法,检测平均风险人群中进展性腺瘤和腺癌患者肠道菌群水平的变化。结果在1157例中APCS评分为高风险者有634例(54.8%,634/1157),其中CAD组患者占81.5%(517/634)。CAD组的CRA(32.1%比22.2%,P<0.05)和进展性腺瘤(14.7%比8.6%,P<0.05)的患病率都较非CAD组显著升高。但是,CRC的患病率在CAD和非CAD组间无明显差异(4.1%比2.6%)。剔除有一级亲属CRC家族史的83例患者后,仅腺瘤的患病率在CAD组显著高于非CAD组(25.5%比16.0%,P<0.05)。BMI≥25与CAD患者发生CRA相关(比值比=2.133,95%可信区间为1.219 3.730,P=0.008)。30例来自平均风险人群的结肠组织标本,根据病理诊断分成正常结肠粘膜组、进展性结肠腺瘤组和腺癌组(每组10例)。以正常结肠粘膜肠道菌群的检测结果为对照,进展性腺瘤和腺癌患者的菌群谱变化相似。在细菌门水平,变形菌比例较正常人增加,拟杆菌和厚壁菌比例则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细菌科水平,进展性腺瘤和腺癌患者毛螺菌、拟杆菌和瘤胃球菌水平都显著降低(P<0.05);肠杆菌和链球菌的比率显著增高,腺瘤和腺癌在右半结肠者较左半结肠者升高更为明显(P<0.05)。细菌属水平的菌谱表达差异与其在细菌科水平的差异类似。结论即使无CRC家族史,APCS评分为高风险的CAD患者仍有较高的CRA患病率,并且其CRA的发生与CAD间的相关性在超重(BMI≥25)患者中更明显。肠道菌群在进展性腺瘤患者已有显著变化,这种改变与腺癌患者相似,左半和右半结肠之间未见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