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棘蛙属属于两栖纲Amphibian),无尾目,蛙科(Ranidae)。Paa属是亚洲特有的属,但是其系统发生和分类地位却一直存在着争议。本研究运用分子系统地理学方法,使用线粒体DNA作为基因标记,发现了棘蛙属存在隐种及渐渗杂交现象。实验采集了257个棘蛙属物种的个体,其中棘胸蛙(P. spinosa)196个样本,九龙棘蛙(P. jiulongensis)8个样本,棘腹蛙(P. boulengeri)5个样本,小棘蛙(P. exilispinosa)20个样本,棘侧蛙(P. shini)25个样本和双团棘胸蛙(P. yunnanensis)样本3个。得到了包括12S rRNA和16S rRNA两个线粒体基因在内的总共1333bp的序列。运用邻接法(Neighbour joining, NJ)、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gy, MP)和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构建了系统发生树,BEAST软件计算物种的分歧时间。结果显示,棘胸蛙应分为3个不同的支系,每个支系都具有相对应的地理分布区:中国的西部、中部、东部。3个支系的遗传距离已接近或超过种间水平,提示棘胸蛙可能存在3个隐种。系统地理学的研究表明了棘蛙属的物种具有由西向东扩散的趋势。另外,本研究发现了重叠区中,有1个棘胸蛙个体中具有棘侧蛙线粒体基因型,但形态与棘胸蛙相似。棘侧蛙个体中有1个具有棘胸蛙线粒体基因型,形态与棘侧蛙相似。这种现象推测是由棘胸蛙和棘侧蛙间的渐渗杂交产生的。除此之外,还发现了2个双团棘胸蛙的个体拥有棘腹蛙的单倍型,但未发现棘腹蛙中存在双团棘胸蛙单倍型,这可能是由于在杂交区域中棘腹蛙向双团棘胸蛙不平衡的渐渗杂交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