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洋绘画在追求写实的表现上,尼德兰绘画虽不符合古典主义再生的典范,但它的独特艺术风格也启迪着后世的文艺复兴画家们,甚至在画作中隐秘的象征性内涵,旁敲侧击的勾勒出古典主义的典范。其华美的画作风格,构图与取景的尽善尽美,揭示了尼德兰画家向美好生活讴歌的精神品质。 尼德兰祭坛画所养成的形式感如构图、光源和世俗化的表现,都仰仗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中。此论文论述的是14世纪中期-15世纪初期的艺术风格所承载的复杂信息。当时尼德兰地区经济繁荣且贸易发达,人们乐于将美好华丽的品质表现在绘画风格上,他们希望无论是在天堂还是人世,浮华的衣着所牵绊的强烈写实感,不仅讴歌了神的高贵品质,并且希望通过这明艳的色调在无常世态中留下个微小足迹。那时的艺术无意于战争服务,所以个人风格的潜影响较少,这也是日后国际哥特风格和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出入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重点论述尼德兰木板祭坛画的同时,连接中世纪末期和文艺复兴初期的绘画,谈论风格转变中的交错异同。启迪人们在理性支持下,也有这样一个感性的世界,用至美的颜色和戏剧性的剧情,反应那一段历史的荣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