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粪肠球菌既可作为增强人体抗病力和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益生菌,也是引起人兽共患病的条件致病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粪肠球菌菌株毒力差异,还是定植部位不同,目前尚不清楚。鉴于此,本试验通过对鸡源粪肠球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毒力基因检测和毒力分析,探究其基因型与毒力之间关系,为粪肠球菌作为益生菌的安全性评估及粪肠球病的防治奠定基础。参考多位点序列分型网站(http://pubmlst.org/efaecalis/)建立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鸡源粪肠球菌分离株进行分型检测。检测结果采用phyloviz软件进行分析,绘制Splits Tree进化树。MLST分型发现,71株粪肠球菌共呈现17个ST型,其中两个新ST型。17个ST型形成了2个克隆复合体和12个独立的ST型。各ST型所占比例依次为:ST273,26.8%(19株);ST202,15.5%(11株);ST16,11.3%(8株);STnew1,19.9%(7株);ST245和ST466,5.6%(各4株);ST180和STnew2,4.2%(各3株);ST631、ST63和ST81,2.8%(各2株);ST409、ST474、ST228、ST82、ST746和ST21,1.4%(各1株),优势ST型为ST273、ST202和ST16。35株蛋壳来源粪肠球菌分离株共呈现11个ST型;36株病鸡肝脏来源粪肠球菌分离株共呈现12个ST型。ST273和ST202为蛋壳来源和病鸡肝脏来源共同拥有的优势ST型。为了解粪肠球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设计特异引物,采用PCR法对71株粪肠球菌的5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毒力基因总检出率为94.37%(67/71)。5种毒力基因检出率不同,检出率最高是胶原蛋白粘附素(ace)85.92%、聚集物质(asa1)84.51%,其次是细胞溶血素(cylA)11.27%,最低是透明质酸酶(hyl)2.82%、胶原粘附蛋白(agg)2.82%。携带毒力基因种类最多为3种,有6株(8.45%);携带两种毒力基因的菌株占大多数,有54株(76.06%),其中主要毒力基因组合为asa1+ace;只携带一种毒力基因的菌株有7株(9.86%);不携带毒力基因的有4株(5.63%)。提示不同菌株携带的毒力基因数量、种类均有差异。为探究菌株的毒力差异,初步了解毒力与来源、基因型和致病基因关系,采用鸡胚致病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来源、不同基因型和携带不同致病基因的8株粪肠球菌进行毒力分析。结果发现尿囊腔接种粪肠球菌(菌液浓度730 CFU/mL,剂量0.2 mL/枚)后,可导致鸡胚发育阻滞,胚体弱小,有明显的充血和出血病变,并引起鸡胚死亡,死亡率为0%-75%。主要来源于病鸡肝脏的STnew2、ST273菌株,鸡胚致死率(43%-75%)大于40%,为中等毒力菌株,主要来源蛋壳的ST245、ST202、ST16菌株,鸡胚致死率(0%-38%)小于40%,为无毒力菌株。这些结果提示鸡胚致死试验可以用于粪肠球菌的毒力分析,且不同菌株毒力存在差异;粪肠球菌的毒力与来源、基因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