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苏北沿海防护林杨树﹑水杉与农作物的不同复合模式为研究对象,根据林龄、株行距以及林下农作物种类,选取11块实验样地,研究不同模式下林分和作物的年(2011.4-2011.11)生长状况,能量积累量以及光能利用率。结果表明:(1)通过解析木法,拟合杨树,水杉生长方程,估算不同复合经营模式下林分各组分的生长量。5年生,3m×16m的杨树最大,为135.56kg,15年生,3m×16m水杉最大为30.57kg,杨树各组分的生物量大小顺序为:树干>树枝>树根>树皮>树叶,水杉:树干>树根>树枝>树皮>树叶(2)不同复合经营模式下,林分单位面积生长量大小顺序为:B(杨树5a,3×16m)>A(杨树5a,3m×12m)>D(杨树15a,3m×16m)>C(杨树15a,3m×12m)>H(水杉15a,3m×16m)>F(水杉15a,3m×12m)>G(水杉5a,3m×16m)>E(水杉5a,3m×12m)。在不同物候期,小麦单位面积生物量差异显著,以B模式与对照最接近;大豆在开花期结荚期生物量差异不显著;在同一模式下,单位面积小麦和大豆的生物量均表现出行中>冠外>冠下,且东冠下>西冠下。(3)杨树和水杉林冠的透光率与叶面积指数变化趋势相反,叶面积指数越大,林冠的透光率越低。小麦和大豆叶面积指数与光截获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相关性分析表明,小麦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5、0.764和0.860,大豆的有效粒数、荚数和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0.888和0.831。(4)对复合经营系统各物种热值研究表明,相同林龄下杨树和水杉地上部分的热值大于地下部分,两树种间则水杉大于杨树;杨树、水杉、小麦、大豆不同组分单位质量热值大小顺序分别为:枝>皮>叶>干>根、干>皮>叶>枝>根、穗>茎杆>根、豆荚>叶>茎>根。(5)不同复合经营模式中,杨树光能利用率大于水杉,杉—农间作比杨—农间作更利于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各复合经营模式的总光能利用率大小顺序为:D(0.757%)>B(0.721%)>C(0.618%)>A(0.584%)>I(0.52%)>H(0.432%)>CK(0.39%)>E(0.388%)>F(0.365%)>G(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