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灵敏度原子磁力计的超低场核磁共振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z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磁共振是当代科学中最为重要的物质探索技术之一,自上世纪四十年代首次发现核磁共振现象以来,与其相关的科学技术迄今在生物、物理、化学和医学等领域已获得了五次诺贝尔奖,其应用也已广泛深入到前沿科学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比如核磁共振医学成像等。然而,如何获得高灵敏度以及高分辨率磁共振谱学一直都是磁共振领域的挑战性难题。量子技术的发展为核磁共振研究提供了新方法,特别是,高灵敏度原子磁力计为核磁共振提供了变革性探测手段,将传统核磁共振的磁场范围推进到超低场区域,完全消除了对昂贵超导磁体的依赖性,兼具经济、便携、极高的磁场均匀性等优点。本学位论文选用超低场核磁共振为研究主题,自主搭建了基于高灵敏度原子磁力计的超低场核磁共振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开展了量子精密测量、量子控制、高分辨谱学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自主搭建了以新型量子传感器—原子磁力计作为探测手段的超低场核磁共振平台,实现了 10 fT/Hz1/2磁场探测灵敏度。为进一步克服共模磁噪声的干扰,设计并实现了原子梯度磁力计,通过两通道信号的梯度探测,实现了约7 fT/Hz1/2的磁场探测灵敏度,处于国际超低场核磁共振领先水平,极大提高了超低场核磁共振的信噪比,为未来开展无屏蔽核磁共振提供了技术基础。·在自主搭建的平台上研究了一系列化学样品的超低场核磁共振谱,发现其独特的不同于高场核磁共振的新的谱学特征,包括零量子相干谱的直接测量,依赖于磁场方向的谱线数以及非对称谱线等。这些新的特征提供了与高场核磁共振互补的信息,可用于对物质结构分析。基于此,提出并实验实现了基于核自旋的矢量传感器。·在自主搭建的平台上首次实现了零磁场核磁共振的普适量子控制及其基准测试,利用组合脉冲实现了核自旋的单比特门和多比特门,解决了零磁场下无法使用选择性脉冲进行操控并实现普适量子控制的难题;对量子控制的质量进行了评估,分别获得单比特门和多比特门的保真度为0.9960和0.9877。超低场核磁共振结合量子控制技术,有望在基础物理、医学及化学领域具有重要应用。·自主搭建了超极化惰性气体氙的实验平台,利用氙气体与被光极化的碱金属原子之间的自旋交换碰撞,氙气体的极化度达到3 0%左右;提出并实现了新型弗洛凯态微波激射器,获得0.3 mHz的谱线分辨率,并且提出利用该微波激射器来搜寻超越标准模型(类)轴子的方案。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激光外差干涉法检测微裂缝的灵敏度和可靠性,研究了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算法对解调出的激光超声回波信号进行去噪处理的算法,并将EMD算法运用到了实验获得的超声回波
当前,“互联网+公益”的新型公益慈善形态凸显惊人的能量,公益慈善领域的顶层制度设计鼓励公益组织通过开展良性竞争获得更多公益资源,公益组织作为中国公益慈善领域可持续发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复杂的以出现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累及多个系统。有多种因素参与了SLE的发病机制,其中免疫因素在SLE的发病机制中尤为突出。Tol
铝铬渣是铝热还原反应冶炼铬铁合金或金属铬所产生的一种固体废弃物,对铝铬渣进行均化、除杂和成分调节处理后便可得到一种优质耐火资源——铬刚玉。冶炼金属铬产生的铝铬渣
<正>9月5日,从顺昌县兆兴鱼种养殖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从广东引进美国优质良种银盾亲鱼,投放到该公司旗下鱼种繁育基地,在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顺昌县水产科技人员的精心指
目的:探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质谱(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在大肠癌围手术期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大肠癌围手术期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的发展规律进行
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职能的存在 ,加重了企业负担 ,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因此 ,必须充分认识制约“分离”的因素 ,并从多方面入手找到“分离”的途径 ,以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竞
<正> 近两年来,由于工作的需要,我们先后搜集整理了《河东民间故事》和《河东民间歌谣》两本民间文学资料。在此期间,曾广泛地接触了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和一些出口成章、“满
<正>"中药谱效关系"将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学研究结合起来,采用统计学方法将二者进行关联分析,科学地阐述其化学成分与疗效的关系,近年来应用比较广泛[1-3]。目前关于中药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