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拇指多指畸形和三节指骨拇指畸形对比研究,并在处理关节侧弯中采用改良的十字星状切口,探讨治疗拇指多指畸形和三节指骨拇指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拇指畸形患儿32例40指。其中Wassel IV型拇指多指畸形22例26指,三节指骨拇指10例14指。对Wassel IV型拇指多指畸形患儿分别采用传统Bilhaut-Cloquet术式(A组,14指)和改良Bilhaut-Cloquet术式(B组,12指)。对三节指骨拇指畸形患儿分别采用采用传统指侧方纵形切口(C组,6指)和改良十字星状切口(D组,8指)。A组:在拇指掌背侧做楔形切口,背侧切口通过指甲和甲床,切口向近端延伸至拇指分叉处。分离皮下组织及甲床,暴露两侧拇指的指骨及关节面,纵向楔形切开两拇指的关节面、指骨,肌腱止点与指间关节囊对等剔除等方式重新组合,仔细对接远端指骨剩余部分的关节面和骨骺,克氏针横行固定。修复指甲,缝合皮肤。B组:在拇指掌背侧做偏向发育良好拇指楔形切口,背侧切口通过发育不良拇指指甲和甲床,可将切口向近端延伸直至拇指分叉处。保留发育良好拇指的指间关节面,小心分离显露关节囊及侧副韧带,于关节囊及韧带远端附丽处切断,显露关节,切除畸形指。松解另一侧关节囊及侧副韧带,复位关节,克氏针纵行固定。使关节对位良好,将关节囊及侧副韧带远端止点重建,缝合于指掌骨,指甲甲床不等分缝合,保持关节稳定,缝合皮肤。C组:手术于拇指侧弯程度最大处侧方做纵行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向掌侧分离时注意保护指神经血管束,纵行切开关节囊,将δ骨摘除,保护末节指骨骨骺,松解另一侧挛缩的关节囊,完全纠正拇指侧弯,克氏针纵行固定指间关节,如指间关节不匹配,存在不稳定,需行指骨楔形截骨纠正,交叉克氏针固定,紧缩缝合关节囊及皮肤。D组:根据术前评估于拇指凸侧指间关节处画线笔标记十字星状切口线。沿标记线切开,横行切口尖端分别指向拇指掌、背侧不超过中线,纵行切口不超过远近节指骨1/2,切除十字星内多余皮肤,侧弯程度较大患者,横向切口可适当多切除一些。注意保护指固有动脉及神经。完全切开凸侧,需切断侧副韧带远端,最好保留其在远端的附丽点,以便切除三角形中介节指骨后修复缝合。显露多余指骨、指间关节。Wood I型摘除三角形中节指骨,复位指间关节,如仍存在侧弯,行近节指骨截骨纠正指间关节偏斜,克氏针交叉固定。缝合侧副韧带及关节囊。如附丽点处无法缝合可重建止点缝合。WoodⅡ型行近指间关节切除截骨,纠正指骨过长和侧弯,使拇指长度不超过食指近指间关节,0.8mm或1-0mm克氏针固定。紧缩缝合十字星状切口,如皮肤过多可再次修整,使拇指凸侧不产生臃肿皮肤。结果:本组32例术后获得12~48个月随访,平均24个月。未出现伤口感染、皮肤坏死、克氏针脱落、截骨不愈合,指间关节不稳定,尺偏畸形复发等情况。A组与B组比较,C组与D组比较,B组、D组关节活动度增加(P<0.05),关节稳定性好转(P<0.05),骨骼力线改善(P<0.05),家庭外观主观评价提高(P<0.05)。A组优5指,良6指,差3指,优良率78.5%。B组优5指,良5指,差2指,优良率83.3%,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优2指,良3指,差1指,优良率83.3%。D组优4指,良3指,差1指,优良率87.5%,C、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本组病例近期随访,可以看到手术治疗拇指多指畸形和三节指骨拇指畸形,不仅可以改善拇指功能,而且可以明显改变拇指外观。特别是应用改良的十字星状切口,可以避免三节指骨拇指畸形侧弯指凸侧纵向及横向两个方向的皮肤臃肿于指间关节,影响拇指功能和外观。本组病例还需长期随访,进一步明确远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