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粳稻因产量潜力大、米质良好,扩大粳稻种植已成为我国当前水稻生产的发展趋势之一。湖北省双季稻区适合发展二季晚粳,但栽培技术尚不完善。适宜的播期和秧龄可使水稻的生育进程与当地气候条件相吻合,对于多熟制的茬口衔接、产量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湖北省主推晚粳品种鄂粳403为材料,通过2017年和2018年两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和秧龄对育秧移栽二季晚粳的生育进程、个体生长发育、群体发展、产量、稻米品质以及养分和光温资源利用的影响,确定晚粳高产优质高效协调的适宜播种期和秧龄范围,为湖北省―早籼-晚粳‖种植模式的晚粳栽培提供适宜的农事布置方案。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6月18日和25日播种,秧龄长于20d不利于鄂粳403高产。在7月2日晚播条件下,虽在2017年试验中产量随着秧龄的延长有降低趋势,但在2018年试验中产量显著低于6月25日播种,且各秧龄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因此,湖北省双季稻区二季晚粳的播种期以不超过6月25日为宜,适宜秧龄在20d左右。2.随着秧龄的延长,拔节期和齐穗期叶面积指数呈先增后降趋势,以20d秧龄最高。随着播期的推迟,拔节期和齐穗期叶面积指数逐渐降低。经济产量与拔节期和齐穗期叶面积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高产处理的叶面积指数最大增长速率为0.28-0.31/d,最大增长速率出现在40-46 DAS(播种后的天数),快速增长期平均速率为0.22-0.27/d,快速增长期起始和终止时间分别在29-36 DAS和51-56 DAS,快速增长期持续时间18-22 d。3.在6月18日和25日播种,随着秧龄的延长鄂粳403齐穗期-成熟期干物质量呈降低趋势;在7月2日播种,齐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量随秧龄的延长而呈先增后减趋势,以20d秧龄最高。在秧龄≥20d的条件下,随着播期的推迟齐穗期-成熟期干物质量基本呈降低趋势。在2018年试验中,在秧龄为15d的条件下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后期干物质量也呈降低趋势。经济产量与齐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地上部群体干物质量呈显著正相关。2018年试验的高产群体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为0.24-0.26t/ha/d,最大速率出现在60-69 DAS,快速增长期平均速率为0.20-0.23 t/ha/d,快速增长期起始和终止时间分别出现在36-40 DAS和84-98 DAS,快速增长期持续时间48-58 d。4.在秧龄≥20d的条件下,鄂粳403的糙米率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呈提高趋势;在相同播期条件下,短秧龄处理的精米率高于长秧龄处理。在2018年试验中,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随着播期的推迟而降低,在播期相同的条件下以长秧龄(30d)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最低。以上说明,适当推迟播期和延长秧龄有利于改善二季晚粳的稻米外观品质。5.随着播期的推迟,晚粳全生育期积温呈减少趋势;随着秧龄的延长,全生育期积温和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在6月25日播种,两年试验中籽粒温度生产效率均以20d秧龄最高。在2018年试验中,当秧龄≤25d时,随着播期的推迟籽粒温度和日照时数生产效率均呈降低趋势。在播期相同且秧龄≤20d的条件下,两年中籽粒日照时数生产效率随着秧龄的延长而降低。6.6月25日播期条件下当秧龄<25d时,植株氮、磷、钾吸收最大速率和快速增长期平均速率随着秧龄的延长而呈增加趋势。在秧龄>25d的条件下随着播期的推迟,氮、磷、钾吸收最大速率和快速增长期平均速率均呈下降趋势。在2018年试验中,经济产量与磷、钾最大吸收速率和快速吸收期平均速率呈显著正相关。高产处理的养分吸收特征为:氮最大氮吸收速率为3.01-3.89 kg/ha/d,快速吸收期平均速率为2.66-3.35 kg/ha/d,快速吸收期持续时间25-31 d;磷最大吸收速率为0.80-0.81kg/ha/d,快速吸收期平均速率为0.68-0.80 kg/ha/d,快速吸收期持续时间69-74 d;钾最大吸收速率为11.63-12.56 kg/ha/d,钾快速吸收期平均速率为10.20-11.01 kg/ha/d,快速吸收期持续时间14-15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