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1990年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成立运作至今,为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当初在建立和运作经验上的缺乏使外高桥保税区的诸多实质内容与自由贸易区名不符实,阻碍了外高桥保税区的进一步发展.这说明外高桥保税区不能继续按照原先设定的模式发展,急需找到一个新的、有利的模式:自由贸易区作为保税区继续发展的依托.世界上自由贸易区的理论基础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一个世纪的国际贸易等相关理论,至今这些理论虽然有所发展但没有本质性的区别.然而,由于这些理论运用所处的经济、市场坏境的不同,在实践和运作上需要结合具体的国家及其经济状况作不同的变形和探索,因此该文着重的并非理论意义而是实践意义.该文的基本观点如下:1、虽然外高桥保税区最初发展定位为国际自由贸易区,但由于各种限制过多,在实际操作中问题重重,与自由贸易区差距不小.2、外高桥保税区发展、建设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外部大环境必须采取积极的相应措施转型为与国际接轨的国际自由贸易区.3、为实现外高桥保税区的转型,要在保税区的管理体制、海关监管、优惠政策和功能环境等方面积极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尤其要注重发展国际物流业.该文主要依据世界自由贸易理论、经济学等理论,综合运用比较研究、实证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探索.由于现成系统理论著作不多,观点散见于各期刊的论文和某些著作中,作者选择了四十余篇文章进行系统地研读,并经过仔细归纳总结,结合工作经验、体会,得出此文.该文的明显不足之处在于缺乏现代的新理论和数学理论模型的提出,在探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种种欠缺,望诸位教授、学者批评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