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环芳烃作为一类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沉积物作为水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诸多污染物主要的汇。随着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包括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内的诸多有毒有害物质大量蓄积在沉积物中。为了研究多环芳烃对水生动物的毒性效应和毒性作用机制。本研究依照OECD235和218指导准则,选用菲为多环芳烃代表污染物,以溪流摇蚊(Chironomus riparius)幼虫为受试生物,以存活率、酶基因的定量表达(RT-PCR)、生长发育指标以及羽化时间为评价指标,通过暴露于加标水中(48h)和加标沉积物中(10d和28d)的方式研究菲对摇蚊幼虫的急、慢性毒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菲对二龄溪流摇蚊幼虫在24h和48h时的LC50分别为1.10mg/L和337.18μg/L。在沉积物中菲对二龄溪流摇蚊幼虫的10d-LC50为41.18mg/Kg(2573mg/KgOC);摇蚊幼虫细胞色素酶(P450)相对另外三种酶对菲的毒性响应更为敏感,10d胁迫后P450表达量明显高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热休克蛋白酶(HSP70);P450酶和SOD酶均呈现低浓度诱导高浓度抑制现象,CAT和HSP70酶则出现为低浓度抑制达到一定浓度后诱导,超过一定程度后再受抑制的现象;而10d胁迫处理组和对照组摇蚊幼虫的头宽、头长、体长和体重无显著性变化(P>0.05)。对于沉积物28d慢性毒性实验,菲对摇蚊幼虫的28d-LC50为24.9mg/Kg;孔隙水中菲对摇蚊幼虫的28d-LC50为10.4μg/L当沉积物中菲浓度大于5mg/Kg时,受试幼虫的平均羽化时间比对照组显著提前(3.8d~4.2d)(P<0.05),提前时间在大于5mg/Kg的各浓度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