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丙氨酸作为20种基本氨基酸之一,有D型和L型之分,L-丙氨酸和D-丙氨酸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领域都有广泛应用。本文以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ATCC13032 rps LK43R为出发菌株,采用自杀质粒p K18mobrps L介导的谷氨酸棒杆菌的基因编辑系统进行基因组编辑,分别构建了一株L-丙氨酸工程菌株和D-丙氨酸工程菌株。为了强化L-丙氨酸的合成,引入外源L-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丙氨酸作为20种基本氨基酸之一,有D型和L型之分,L-丙氨酸和D-丙氨酸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领域都有广泛应用。本文以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ATCC13032 rps LK43R为出发菌株,采用自杀质粒p K18mobrps L介导的谷氨酸棒杆菌的基因编辑系统进行基因组编辑,分别构建了一株L-丙氨酸工程菌株和D-丙氨酸工程菌株。为了强化L-丙氨酸的合成,引入外源L-丙氨酸脱氢酶,通过带质粒的形式过表达不同来源的ala D基因,最终确定效果最好的是来源于枯草芽孢杆菌的L-丙氨酸脱氢酶,将其三拷贝整合到出发菌的基因组上,L-丙氨酸产量大幅提高。在较高产量的基础上整合了大肠杆菌来源的丙氨酸输出基因ala E,加快L-丙氨酸的输出,同时敲除乳酸脱氢酶基因ldh A,导致生长变弱,产量降至一半,但是为了避免副产物乳酸的积累,敲除ldh A是必要的。在iol R位点用Psod启动子过表达葡萄糖激酶基因glk1,强化葡萄糖摄取,L-丙氨酸产量回升至没有敲除ldh A的水平,并继续整合双拷贝的pts G基因,加快葡萄糖的运输与利用。强化糖酵解关键酶基因gap A的表达,随后引入来自大肠杆菌ED途径关键酶基因edd和eda,L-丙氨酸产量逐渐升高,最终5 L发酵罐丙氨酸产量达到104 g/L。通过手性柱测试发现含有D-丙氨酸39 g/L左右,占了总产量的2/5。继续研究发现谷氨酸棒杆菌对D-丙氨酸的耐受性较高,因此尝试构建一株D-丙氨酸的谷氨酸棒杆菌生产菌株。首先引入外源二氨基庚二酸脱氢酶St DAPDH,使在敲除丙氨酸消旋酶基因alr和丙氨酸转氨酶基因ala T的基础上D-丙氨酸产量大幅度升高,随后根据L-丙氨酸的改造策略,在iol R位点过表达葡萄糖激酶基因glk1和整合eddeda基因,经5 L自动控制发酵罐进行分批补料发酵实验扩大培养,最终D-丙氨酸的产量达到58 g/L。基于StDAPDH的催化机制,以D-缬氨酸为例,在出发菌基因组上整合双拷贝ilv BNC操纵子后,通过敲除关键基因avt A和ilv E,并过表达dap DHSt基因,得到D-缬氨酸3 g/L;除此之外,对于非丙酮酸族的氨基酸,以D-谷氨酸为例,引入D-谷氨酸转氨酶,以D-丙氨酸为氨基受体,摇瓶发酵D-谷氨酸最高有1.8 g/L。
其他文献
L-异亮氨酸(L-isoleucine)属于分支链氨基酸,是八种必需氨基酸之一,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农业等诸多领域。目前发酵工业中所用的L-异亮氨酸生产菌株为诱变菌,存在对营养需求高、营养缺陷、生长缓慢等不足,不利于其高效生产。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以野生型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ATCC13032为出发菌株,通过重构合成途径获得一株L-异亮氨酸合成的底盘
地衣芽孢杆菌2709(Bacillus licheniformis 2709)由于易于培养、发酵周期短、成本低和蛋白分泌能力强,是工业化生产碱性蛋白酶(Apr E)的重要菌株之一。为完善碱性蛋白酶表达调控相关机制,寻找潜在的转录调控因子,本论文使用定向筛选标记基因的表达情况表征碱性蛋白酶的表达,结合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定向筛选碱性蛋白酶高产和低产突变株的方法,并对产
在多糖蛋白结合疫苗诞生之初常用的载体蛋白主要是破伤风类毒素(TT)和白喉类毒素(DT)。然而随着疫苗种类越来越多,人们一定会出现同时接种多个结合疫苗的实例,这时不同疫苗所采用的相同载体蛋白必然出现竞争体内特异性T细胞的情况,而这种细胞数量是有限的,最终可能影响这些疫苗的免疫效果。正因如此为了达到疫苗中载体蛋白使用的多样化需要,很多国家都致力于新型载体蛋白的研究。本研究首次选择融合蛋白氨基酸序列中合
自噬是真核细胞中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的一种溶酶体降解途径,受营养物质和应激反应的控制。自噬也被认为是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一种促生存反应,其阻断作用可使癌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细胞自噬的失调可导致多种疾病。因此,筛选影响自噬的化合物,并阐明其作用功能,对自噬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策略。本论文利用稳定表达EGFP-LC3B的He La细胞系对合作课题组的212个化合物以及FDA Approved Drug
皮肤表面复杂的物理和化学环境为多种微生物的生长定植创造了条件,不同的皮肤部位,其环境(温度、湿度、pH值、抗菌肽和脂质等)不尽相同,微生物的种类和丰度也不同。皮肤微生物在维护人体健康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皮肤微生物可通过表皮到达真皮区,与免疫细胞进行对话,微生物代谢产物可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皮肤微生物的失衡可导致炎症疾病,因此,皮肤微生态平衡是维持皮肤健康的必备基础。个体内源性因素(年龄、性
活性氧失衡会对人体造成严重损伤,对核酸的氧化损伤可影响遗传信息的正常转录和翻译过程;对蛋白质的损伤可以引起氨基酸修饰,使肽链断裂等。活性氧也可导致细胞膜的氧化损伤,可以使其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使膜的完整性被破坏、流动性下降,脆性增加,影响细胞进行信息交换,更严重的会导致细胞和机体的能量代谢障碍。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是体内常见的活性氧。它在人体内分布广泛,可以长距离移动以到达膜表面,并且能够通过很多途径
双酚A(Bisphenol A,BPA)广泛应用于家庭日常用品、食品包装材料中。长期暴露在BPA环境中会对人体各系统产生负面影响,由于BPA具有内分泌干扰和类雌激素效应,被称为“环境致肥胖因子”。纳米TiO2应用广泛,是食品包装和食品添加剂成分,因其体积小、单位质量表面积大、反应活性高等特点,可经食品迁移至人体内,影响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进而诱发组织产生炎症。在日常生活中,BPA和纳米TiO2联合
研究发现,程序性死亡受体(PD-1)与其配体(PD-L1)的相互作用造成T细胞活性和功能降低,从而导致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因此,寻找PD-1和PD-L1免疫检验点阻断剂是当前肿瘤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已经取得应用的PD-1/PD-L1阻断剂的类型主要有:单克隆抗体、亲和小体、小分子、多肽等抑制剂。与其他抑制剂相比,亲和小体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易制备,易纯化、稳定性高,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海洋中具有种类丰富的海藻多糖。对绿藻进行有效的开发不仅能减轻对环境的压力,还能缓解资源紧张的问题。石莼多糖作为石莼属绿藻细胞壁主要的功能成分,其单糖组成有3-硫酸化鼠李糖(Rha3S),葡萄糖醛酸(Glc A),艾杜糖醛酸(Ido A)和少量木糖(Xyl)等。石莼寡糖在食品,农业,化工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医药学方面展现了不可估量的应用前景。石莼多糖裂解酶可以通过β-消除机制断开连接
3-羟基精氨酸(3-OH-Arg)是合成紫霉素的重要中间体,紫霉素是结核病临床治疗的重要抗生素。然而,3-羟基精氨酸在自然界存在极少,化学方法合成困难,因此采用生物酶法来催化合成实现3-羟基精氨酸的规模化生产。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将嗜酸链球菌来源的精氨酸羟化酶基因(odo)进行了扩增,并通过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ET28a-odo)实现了在E.coli BL21(DE3)中的高效表达,通过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