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污泥—花生壳基复合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增加,污泥的产量也在急剧增加。目前我国未得到稳定化处理的污泥达到总产量的80%,从而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活性炭作为一种吸附能力的吸附材料,在环境保护、交通、工业生产、食品生产、农业、医疗卫生等领域得到广泛的使用。利用污泥制备活性炭,不仅有利于解决污泥处理处置这一大环境难题,而且也实现了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鉴于污泥基活性炭比表面积小、含碳量低、灰分高等缺陷,本论文将另一种固体废弃物花生壳掺杂到污泥中,通过一步法制备出磁性污泥-花生壳基复合活性炭;并研究了所制复合活性炭对2种偶氮染料甲基橙和活性艳红K-2BP的吸附特性,并探讨了2种染料的吸附机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磁性污泥-花生壳基复合活性炭的制备以污水处理厂污泥和废弃花生壳两种固体废弃物为原材料,以碳酸钾(K2CO3)为活化剂,四氧化三铁(Fe304)为赋磁剂,通过调整原料配比,K2CO3与Fe3O4的用量,活化温度与时间等因素,优化了一步法制备复合活性炭的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原料5g(其中污泥含量65%),K2CO3用量1.5g,Fe304用量为0.5g,活化温度750℃,活化时间1h,所制备的复合活性炭碘值和亚甲基蓝值达到最大,分别为630.24mg/g和370.35mg/g。(2)磁性污泥-花生壳基复合活性炭的表征利用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Bohem滴定法、饱和磁强度等分别对复合活性炭的表面形态、孔洞、物相、表面官能团和磁性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复合活性炭结构较蓬松,多孔结构较丰富,BET比表面积达到665.477(m2/g),总孔容为0.3617(cm3/g),平均孔径为2.306nm。其表面分布着羧基、羟基、酚羟基、内酯基等酸性官能团,其总量为1.5358(mmol/g)。添加的Fe304最终转化为碳化铁,其饱和磁强度为5.28 Am2/kg,在外加磁场下能实现磁分离。(3)研究磁性污泥-花生壳基复合活性炭对甲基橙和活性艳红K-2BP的吸附特性以2种偶氮染料为吸附质,自制的复合活性炭为吸附剂,研究了溶液pH、吸附时间、溶液初始浓度、吸附剂投加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通过两种模型如动力学模型和热力学模型,探讨了2种偶氮染料吸附机理。结果表明:(a)在实验pH值为5~12时,pH对复合活性炭吸附甲基橙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吸附时间、甲基橙初始浓度和反应温度与吸附量之间表现为正相关,而吸附剂投加量与吸附量则表现为负相关,在2h时吸附达到了平衡状态。复合活性炭吸附甲基橙的吸附行为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进行准确的描述,在40℃时,复合活性炭吸附单层饱和吸附量为216.83mg/g。(b)随溶液pH从2增加到9,活性艳红K-2BP的去除率先迅速减少然后趋于平衡。吸附时间、活性艳红K-2BP初始浓度和反应温度与吸附量表现为正相关关系,而吸附剂投加量与吸附量则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在2h时吸附达到了平衡状态。复合活性炭吸附活性艳红K-2BP的吸附行为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进行准确的描述,在40℃其单层最大饱和吸附量为269.69mg/g。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及层粘连蛋白(LN)的测定在诊断肝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63例慢性乙型肝炎、67例急性乙型肝炎、2
深入分析和认识甘肃省工业竞争力现状和问题,对甘肃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现实而重要的作用。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甘肃省工业产业竞争力状况进行计量分析
【正】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生态经济问题一直没有引起我国学术界的重视。近几十年来,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人类所拥有的能够对自然界发生影响的手段越来越强化,这个
石油化工行业的废物排放量大,污染严重,其生产特点决定了该行业污染的普遍性和复杂性。国内外学者对于石油化工废水处理技术做了大量研究,主要包括混凝法、电化学氧化法、湿
文章探讨我国现行《婚姻法》及2003年《婚姻登记条例》中的协议离婚制度,阐述协议离婚制度的历史演变,考察现行协议离婚制度现状,分析其不足及原因,提出修改协议离婚的标准,
以"开辟新区、探索新层系"为目的,基于野外地质调查、非震物探剖面测量、地质井钻探等油气基础地质调查,阐述了松辽盆地外围大面积火山岩覆盖区龙江、突泉、扎鲁特、林西、乌
本文系统研究了遗传算法、船舶运动数学模型、PID自动舵,并将其有机结合,应用到船舶航向控制器的设计中。为了提高遗传算法的收敛速度和改善局部收敛问题,提出了一种反正切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