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入组9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作为临床疗效观察对象,以比较不同电针参数刺激安眠穴对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从而探究何种电针波形对原发性失眠的治疗效果更佳。方法:1.选取90例患者为试验对象,均来源于2013年9月-2014年5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针灸二病房住院患者及门诊患者,明确诊断为原发性失眠患者且经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为无焦虑者、可能焦虑或肯定焦虑者(即总评分在14-21分之间者)。2.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就诊患者分为三组,即:A组、B组、C组。三组在给予相同基础针刺治疗上,分别采用电针不同波形刺激安眠穴,A组为电针疏波刺激安眠穴;B组为电针密波刺激安眠穴;C组为电针疏密波刺激安眠穴。各组单次电针治疗时间均为20min,每日一次,10次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对疗效进行比较。3.观察指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睡眠率、临床疗效标准。4.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应用t检验、方差分析及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当P<0.05时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1.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疗前比较A、B、C三组各项评分及总评分(p>0.05),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疗后,对三组PSQI各项及总分进行分析比较,三组各项评分较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疗后总评分较疗前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疗后各组总分比较发现,B组疗后总分明显低于A、C两组(P<0.05)。2.三组患者睡眠率比较:三组患者疗前睡眠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疗后三组睡眠率较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B组疗后睡眠率明显优于A、C两组,P<0.05,差异明显。3.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A组30例患者,疗后痊愈6例,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显效率:46.67%,总有效率:83.33%;B组30例患者,疗后痊愈10例,显效9例,有效9例,无效2例,显效率:63.33%;总有效率:93.33%;C组30例患者,疗后痊愈4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显效率:43.33%,总有效率:80.00%。经秩和检验,B组总有效率优于A、C两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密波刺激(B组)安眠穴在治疗原发性失眠时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电针疏波(A组)及疏密波(C组)的疗效。在治疗原发性失眠上具有缩短患者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效率及改善日间功能的作用,且无副作用,无依赖,停止治疗后疗效稳定,不易复发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