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老年女性患者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近远期预后对比目的:老年女性患者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高危人群。然而,鲜有研究关注此类高危人群的体外循环CABG和非体外循环CABG术后近远期临床的结局对比。本研究旨在比较老年女性患者体外循环CABG和非体外循环CABG的近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于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连续入选于阜外医院接受单纯CABG的763例65岁以上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体外循环CABG患者331例(43.4%),非体外循环CABG患者432例(56.60%)。主要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关注的主要结局变量包括术后30天死亡和远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全因死亡、脑卒中、心肌梗死及二次再血管化治疗),次要结局变量包括住院期间的并发症。结果:比较两组的基本临床资料,非体外循环组患者的年龄更大(69.57±3.48vs 68.65±3.17,p<0.001),脑血管意外的比例更高(p=0.023),心绞痛(p<0.001)、紧急手术(p=0.015)及冠心病家族史(p=0.012)的比例更低。另外,非体外循环组患者不完全再血管化率更高(p<0.001),其静脉桥远端吻合口数更少(p<0.001)。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两组的术后早期临床指标,非体外循环组有更低的术后30天死亡率(p=0.038),辅助通气总时间超过24小时比例(p<0.001)、血液制品使用率(p<0.001)、因出血再手术发生率(p=0.021),肺部并发症(p<0.001)及肾功能衰竭(p=0.022)发生率也更低,但术后早期所有并发症复合终点事件(p=0.110)在两组的对比中无统计学意义。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比较术后远期的临床指标,全因死亡(p-0.477)、脑卒中(p=0.248)、心肌梗死(p=0.127)、二次再血管化治疗(p=0.675)在两组的对比中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非体外循环CABG能降低老年女性患者的术后30天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没有在远期的生存率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上获益。非体外循环CABG早期获益并没能延续到远期。第二部分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近远期预后对比目的:高龄和肾功能不全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高危因素。然而,关于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体外循环CABG和非体外循环CABG术后临床结局对比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比较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体外循环CABG和非体外循环CABG的近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于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连续入选于阜外医院接受单纯CABG的738例65岁以上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体外循环组患者320例(43.4%),非体外循环组患者418例(56.6%)。用估测肾小球率过滤(eGFR)对肾功能不全分级。eGFR<60 ml/min/1.73m2纳入我们的研究。主要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关注的主要结局变量包括术后30天死亡和远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全因死亡、脑卒中、心肌梗死及二次再血管化治疗),次要结局变量包括住院期间的并发症。结果:基本临床资料显示非体外循环组患者年龄更大(71.29±4.15 vs70.25±3.87,p<0.001),左室射血分数更高(p=0.013),心绞痛(p<0.001)及紧急手术(p=O.011)的比例更低。与体外循环组患者相比,非体外循环组患者远端吻合口数更少(p<0.001)。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两组的术后早期临床指标,非体外循环组患者术后30天死亡率(p=0.033)、血液制品使用率(p<0.001)、辅助通气总时间超过24小时比例(p<0.001)、低心排综合征(p=0.006)、切口感染(p=0.033)、肺部并发症(p<0.001)、因出血再手术发生率(p=0.005)和并发症复合终点事件(P=0.009)较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比较术后远期的临床指标,全因死亡率(p=0.320)、脑卒中(p=0.672)、心肌梗死(p=0.600)、二次再血管化治疗(p=0.359)在两组的对比中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非体外循环CABG能降低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术后30天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没有在远期的生存率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上获益。非体外循环CABG早期获益并没能延续到远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