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IMRT技术外照射时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与剂量—体积—时间的关系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wu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和意义:回顾性分析子宫颈癌IMRT(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技术外照射过程中,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的时间、直肠受照体积及放射性直肠炎分级与直肠剂量体积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医师宫颈癌外照射时直肠靶区剂量体积相关限制剂量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减少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为我国急性放射性直肠炎诊断标准的修订提供一定数据参考。材料和方法:收集四川省肿瘤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IMRT技术外照射治疗的69例宫颈癌病例。将患者按RTOG/EORTC毒性分级标准分为0-4级。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 histogram DVH)评价标准计划下直肠受照剂量体积、出现症状时直肠受照的平均剂量,记录出现症状时的放疗时间。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方法分析各级放射性直肠炎的直肠Dmax、Dmean、D1cc、D2cc、D40、V40,出现症状时直肠受照的平均剂量的关系。结果:首次出现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时直肠平均受照剂量为(21.34±9.03)Gy,中位剂量为20.72Gy;发生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平均时间为(23.06±12.01)d,中位时间为22d;与出现放射性直肠炎3-4级组相比,放射性直肠炎0级、2级组直肠Dmax值更低,而与出现放射性直肠炎1级组相比,0级组直肠Dmax值更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68,P<0.05);与出现放射性直肠炎3-4级组相比,放射性直肠炎0级、1级、2级组直肠D1cc、D2cc。受照剂量均低于放射性直肠炎3-4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93、4.406,P<0.05):结论:宫颈癌IMRT技术外照射第20天左右较易发生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且较多发生轻度到中度急性放射性直肠炎,重度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低。在宫颈癌IMRT外照射放疗时,尽量减小直肠Dmax、D1cc、D2cc,从而对减少重度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有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分析1.5T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关系的诊断价值及可靠性。方法:选取于我院2015年7月—2018年7月就诊,接受1.5T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扫描
<正>劳动者在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这并不意味着用人单位可以任意解除试用期员工劳动合同,否则,可能承担不必要的败诉风险。本文以用
目的分析一个MYH9综合征家系中2例耳聋患者的表型特征,进行候选耳聋基因的突变筛查,明确该家系耳聋表型的基因突变位点。方法对家系进行详细的病史问诊及体格检查、血常规及
为了研究大跨度张弦桁架结构的静力特性和自振特性,以镇江体育中心会展馆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镇江体育馆整体空间结构进行了相应的计算分析,静力进行分析,研究
在总结水稻/辣椒轮作、水稻田埂间作大豆、辣椒棚边间作蚕豆等种植模式和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阐述了通过合理搭配品种、科学安排茬口、加强田间管理等技术措施实现一年四熟,达
目的:(1)检测YES相关蛋白1(YAP1)、β-链接素(β-catenin)在人大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2)观察siRNA干扰YAP1基因对大肠癌细胞系RKO生物学特性的
HJ-1-C卫星是我国第1颗民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具有条带和扫描两种工作模式。该文根据HJ-1-C卫星ScanSAR模式的工作特点,在ECS成像算法和传统斜距多普勒定位方法基础上,提出一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联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240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布洛芬,0.3g/次,2次/d。治
在Do-178B以及Do-178C对于Do-178B进行修改的部分内容基础上,对于模型的测试进行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有:模型验证过程、模拟用例、过程和结果的开发、模拟用例、过程和结果的
根据GB/T 1499.2-2018标准,水钢设计了Ф36~40mm HRB500E螺纹钢筋的内控成分为(%)0.22-0.25C、0.60~0.70Si、1.50-1.60Mn、0.11-0.13V、P≤0.045、S≤0.045。采用“100t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