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世纪中到20世纪末,国货产品从萌芽到衰落经历了各种社会动荡与变革。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社会爱国思潮的涌动以及轻工业水平的大力发展掀起了一股“国货热”的浪潮。但随着改革开放各种外来优质品牌的引入,加之国货品牌在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市场发生脱节,一些经典国货商品及经营方式失去了原有的特色,相继淡出人们的视线或者退居于低端市场以及劳保用品的行列。从2007年开始,国货产品基于当下“复古潮”的时代契机开始复苏,先是作为“廉价与老土”的中国白球鞋——飞跃鞋以“武术”为品牌理念在国外涅槃重生,然后名为“Ospop”的“解放鞋”喊出“一点点骄傲”的口号被美国人成功推广创新,接着国人效仿这种以文化背景创新的品牌包装模式也相继推出了“永久C自行车”、“双妹护肤品”、“上海牌手表”并获得一定成功。这种基于文化影响力的品牌定位策略使这些属性模糊个性平庸的国货品牌一时间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并奠定其特有的强势文化地位。国货的回潮究竟是基于一种群体文化的自发性意识还是一场有组织策划的商业运作表演;国货的价值究竟是源于怀旧的文化记忆还是熟稔的经典传统工艺;国货的复兴路线究竟是基于商业管理模式还是文化传播途径?这些都是国货强势回潮背后最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的问题。探究使经典国货可以重回大众消费市场的途径与策略,有助于帮助更多的经典产品实现复兴与延续,如何将设计与服务体验融入其中,如何结合大众传播媒介,则是此项研究的突破与创新,这将填补学术上对经典品牌如何复兴这一现象的研究空白,具有一定的探索价值。本课题主要关注于近几年来热门的“国货复兴”现象背后的商业设计模式以及设计管理策略中的规律,通过大量国内外相关案例的对比与总结,针对“蝴蝶牌缝纫机”案例深入研究,并归纳其在经典品牌中的价值体系评估、受众心理研究、产品创新设计、文化引导策略、品牌提升设计策略以及大众传媒方面体现的整合设计理念及消费心理学研究,进而推理出经典国货复兴在设计管理以及整合设计方面做出的突破与方法。在现代社会“文化消费经济”的背景下将其与产品的人机功能、材料技术、视觉元素、服务体系、传播模式等系统设计理论相结合,为某一经典国货品牌的复兴路径以及可持续设计提供实践性的方法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