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文学界对80后小说津津乐道的时候,80后诗歌却在默默前行。虽然有人用“轰动效应”和“吸引眼球”来评价80后诗歌的出场方式,甚至因此而质疑80后诗歌的价值,但是80后诗歌却在嘈杂和混乱的网络中杀出了一条血路,一批优秀的80后诗人用他们的诗歌赢得了诗坛的话语权,引来了主流诗坛的关注。80后诗歌这个写作场域不能被忽略,由此,笔者把80后诗歌作为我的论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评介。首先,扫描了80后诗歌崛起的过程和背景。通过梳理80后诗歌来界定80后诗歌概念的所指和能指,从时代文化、现代传媒、世纪初诗坛三个方面看80后诗人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彰显、业余态度和无焦虑写作的表征。其次,作为目前最年青的诗歌创作群体,80后诗人在创作中普遍带有“成长”的印记,这也是目前80后诗人创作中潜在的恒定主题。笔者分别从青春期的情绪宣泄、另类和叛逆的个性和理性、理想光芒的闪现三个层面解读80后诗歌中的“成长”主题。但是,这三个方面不是割裂和独立的,而是互相穿插和交错的,感性与理性、颓废与激情、另类与真诚、冷漠与热情同时包裹挤压着他们,这让他们的诗歌因为真实而动人。再者,80后诗歌的杂乱无章和众声喧哗无法在审美和修辞上达到统一。多元多维的后现代性、零度写作的表里以及对抒情的回归,都让80后诗人在诗歌的试验和探索上获得了无限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因为无禁区、无限制、无目的写作状态而无法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也是80后诗人目前最大的困惑和困境。最后,笔者对80后诗歌本身存在的缺失和挑战,以及未来的走向做了简单的勾勒。80后诗人的视野狭隘,体验和经验的不足,使得他们的创作还处于一种“浅酌低唱”的层面。同时,不断得重复自己和他人,依靠“青春”的力比多维持创作激情,啃噬“青春”这一有限资源,都成为80后不能回避的缺失。面对更年轻的90后写作群,面对生存压力的逼迫,80后诗群出现了大幅的“战斗减员”,似乎像一场闹剧,迅速落幕了。但可喜的是80后诗歌因为个人的坚守而重新获得生存的空间。毕竟,任何一次写作潮流砥砺出的都只能是“个人”,诗歌更是这样,因为诗歌永远是个人的,是孤独的,而不是集体的,喧嚣的。现在的80后诗歌依然“在路上”,需要我们在阅读中不断发现和呈现,而不是一味地质疑和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