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景区作为旅游业发展的载体,受到旅游开发和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压力,风景区保护和利用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旅游投资商对风景区无节制的商业开发和缺乏保护意识的规划建设,导致许多风景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风景资源具有稀缺性、脆弱性以及不可再生性等特点,一旦遭到破坏,对整个风景区的景观质量乃至生态环境都会造成影响,再进行事后补救和惩罚行动都于事无补。如何保护好风景区中风景资源的生存空间,使风景资源不受损害,已成为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风景区保护区划分作为协调风景区保护与开发的手段,有助于实现风景资源的保护和永续利用,但目前这一手段的利用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原因是相关理论体系的欠缺及技术手段的限制,使得风景区保护区划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缺乏科学的依据以及明确的量化体系,导致分析结果有很大主观性,对风景区保护规划的指导缺乏说服力。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风景区保护区划分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基础上,找出与保护区划分紧密相关的两个因素——生态敏感性分析和景源评价,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两个因素与保护区划分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保护区划分方式的进行了尝试性的改进,针对之前划分方式缺乏量化体系的弱点,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作为技术工具,将生态敏感性与景源评价两大因素涉及到的相关因子进行定量叠加,试图为风景区保护区划分提供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法。最后以后坪天坑风景区保护区划分为例,对提出的保护区划分方法进行实践验证。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首先介绍了选题的背景、目的、意义以及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然后对论文涉及到的相关概念以及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释与概括;第二部分是理论部分,包括论文第三章到第五章,首先对生态敏感性和景源评价与保护区划分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包括两者对保护区划分的影响及其主要的构成因子。然后提出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与景源评价进行保护区划分的方法,利用GIS技术对相关因子进行分析处理与定量叠加,并具体阐述了基于GIS技术平台的风景区保护区划分方法;第三部分为项目实践部分,为文章第六章,以重庆后坪天坑风景区保护区划分为例,选取高程、坡度、水体、植被、景源级别、景源集中度等对该风景区保护区划分影响较大的因子进行叠加分析,对第二部分提出的保护区划分方法进行实践验证;第四部分为文章的第七章,总结全文的内容,提出了本文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以及有待于深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