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电高分子由于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自发现以来一直受到极大的关注。近年来,导电高分子作为新型光电材料在电致发光器件、“塑料激光”、有机场效应管、“塑料芯片”等领域的研究发展,使人们对有机半导体的应用充满了信心和希望,成为21世纪新材料、新器件的研究热点。电化学聚合是制备导电高分子的重要方法。目前,以苯并稠环芳香化合物作为单体电化学聚合制备高性能导电高分子研究尚未深入。本论文主要是在不同体系中研究了部分苯并稠环芳香化合物的电化学聚合,并对获得的聚合物进行了详细的表征。1.系统研究了二苯并噻吩(DBT)、二氧化硫苯并噻吩(BTO)、二氧化硫芴(DBTO)在不同体系中的电化学聚合行为,并在三氟化硼乙醚(BFEE)—三氟乙酸二元溶剂体系中成功合成了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和热稳定性的导电聚(二氧化硫芴) (PDBTO)。红外、1H NMR、质谱及量子化学计算结果确定二氧化硫芴的聚合反应优先发生在C(3)和C(7)位。理论计算表明PDBTO具有很高的电子亲和势(约为2.8 eV)。PDBTO的最大发射波长位于458 nm,荧光量子产率为0.08,是一种典型的蓝色发光材料。2.在BFEE及其与硫酸(SA)的混合体系中实现了芳香醚衍生物2,2’-二萘醚(DNE)和1,4-二苯氧基苯(DPOB)的电化学聚合,获得了两种导电高分子:聚(2,2’-二萘醚) (PDNE)和聚(1,4-二苯氧基苯) (PDPOB)。红外和理论结果表明DNE的聚合位点最有可能是萘环的α位和C6、C6’位,DPOB的聚合反应优先发生在C(4’)和C(4’’)位上。红外和电导率测试结果表明PDNE和PDPOB很可能拥有类似于聚苯胺的质子掺杂性质。两种聚合物都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和稳定性、较高的热稳定性,降解温度均在600 K以上。荧光光谱结果表明PDNE和PDPOB的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467 nm和395 nm,均为蓝色发光材料;聚合物可溶部分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为0.40和0.18;PDPOB在365 nm紫外光激发下可发射出明亮的蓝光。3.系统研究了联萘及其衍生物的电化学聚合,在优化条件下实现了1,1’-联萘(BN)、1,1’-联二萘酚(BNO)和(S)-(-)-1,1’-联二萘酚甲醚(BNME)的低电位氧化聚合,成功制备了聚(1,1’-联萘) (PBN)、聚(1,1’-联二萘酚) (PBNO)和聚((S)-(-)- 1,1’-联二萘酚甲醚) (PBNME)。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三个单体的聚合反应均发生在C(4)和C(4’)位上。旋光度测试表明通过BNME的电化学聚合成功得到了具有反式主链构型且旋光度增强的手性导电高分子。PBN和PBNME都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和稳定性。荧光光谱结果表明三种聚合物的最大发射波长都位于417 nm左右,是典型的蓝色发光材料,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为0.17、0.13和0.15。4.在BFEE?SA混酸体系中直接氧化9,10-二氢化菲(DHP)一步获得导电聚(9,10-二氢化菲) (PDHP)。该体系中合成的PDHP聚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和稳定性。红外和量化计算表明聚合反应可能发生在C(2), C(7)位或C(3), C(6)位。荧光性能表征表明聚合物是一种良好的蓝色荧光材料,其荧光量子产率为0.24,在365 nm紫外光激发下具有明显的光致发光现象。5.在BFEE中低电位氧化1-硝基芘(NP)获得了结晶导电聚(1-硝基芘) (ONP),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和较高的热稳定性。结构表征显示聚合反应位点为C(3), C(6)和C(8)位。ONP是一种优良的双色发光材料,不同激发波长时可以分别发蓝光和绿光。6.在不同电解质体系中实现了苯绕蒽酮(BA)的电化学聚合,并对不同体系下制备的聚苯绕蒽酮(PBA)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PBA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可达2.2 S cm?1)、优异的热稳定性、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和稳定性。红外、1H NMR、质谱以及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苯绕蒽酮聚合位点是C(3)和C(11)位。聚苯绕蒽酮的荧光量子产率高达0.52,是优良的绿色发光材料。聚合物在各种溶剂中均表现出良好的绿色/黄绿色光致发光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