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老年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和增长速度都表明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型人口的行列。农村老年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全国1.69亿的老年人口当中就有将近70%的老年人居住在农村,如何促进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增进其家庭赡养功能,帮助老人度过安祥幸福的晚年,是一个很重要又很迫切的课题。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水平是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因此研究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水平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社会关系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客观因素,家庭是老年人进行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老年人与成年子女的亲子支持活动是老年人主要的一种社会关系,子女向老年人提供支持和帮助可以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水平。通观以往关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文献,发现从亲子支持的角度进行的研究较少。另外,以往研究的取样一般是在城市社区,很少将农村老年人考虑在内。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用昨日重现法测量农村60-70岁老人的主观幸福感以及子女支持状况,分析该年龄段老人的子女支持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期为改善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水平以及晚年生活质量提供可借鉴措施和政策依据。本研究在四川省的安岳、山东省的曹县和茌平、安徽的临泉三省四县进行调查。根据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分布,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调查了546人。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研究结果:(1)调查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状况:结果表明,近四成的调查老年人不与子女住在一起;老人在行动、自我照顾、平常活动方面健康状况良好,但在身体疼痛/不舒服和焦虑/沮丧情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调查老年人的主观健康状况评价较高;近半数的老人存在失眠状况,60%的老人存在情绪;调查老年人从事的活动主要是干活、做饭和做家务,休闲娱乐活动较为单一,主要是看电视、休息、与人聊天,锻炼身体和读书看报的比例均很低。(2)调查老年人的子女支持状况:①从子女支持的三个维度来讲,子女给予父母的经济支持力度不够大,生活照料也有些欠缺,但给予了应有的情感支持。②老人角度:母亲相比父亲会得到子女更多的支持;老人年龄越大,得到的支持量越高;老人子女数量越多,支持也越多;儿子的数量并不能用来衡量老人获得支持量的大小。③子女角度:儿子相比女儿会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与情感支持,女儿提供的生活照料要超过儿子;非外出打工子女在情感支持和生活照料上均要高于外出子女,但外出打工子女会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本村居住子女提供的支持较高,尤其是在情感支持上,外村子女倾向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子女的文化程度越高,为老人提供的情感支持和经济支持也就越多,文化程度低的子女提供的生活照料多;子女的收入越高,提供的各项支持也就越多,尤其是在现金支持上。(3)调查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状况:①昨日重现法的测量结果显示,调查老年人的U指数为7.8%,主观幸福感较高,有84.6%的老年人不存在消极情绪。调查到的三类活动中,不得不做的事情带来的主观幸福感最低,休闲娱乐活动带来的主观幸福感最高,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活动极为单调,做家务、做饭、干活组成了该年龄段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主要步调,主观幸福感较低的调查事件是外出、看孩子和干活。②经单因素分析发现,自评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失眠状况、心情不愉快这四个因素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较为显著。③多因素分析发现对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有统计学意义的解释变量包括失眠状况、自评健康得分、情感支持得分,而其它因素在排除了混杂因素的干扰后,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均没有统计学意义。(4)子女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子女支持中良好的情感支持对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老人获得的情感支持越多,其主观幸福感越好,而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则对老人的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明显。结论与建议:①发展社区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增加老人与外界的接触和沟通。②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睡眠状况,增进幸福感。③弘扬传统“孝道”,增强子女的赡养意识。④移风易俗,鼓励儿子与女儿平等赡养和社会养老等新型养老方式。⑤强化对农村养老的制度化约束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