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汉丰湖水质保护的水敏性城市规划研究——以开县新城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iff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峡水库蓄水后,由于水库采用“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在库区范围内形成海拔高程在145m~175m之间的水位消落带,为最大程度地减缓消落带的不利影响,保证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重庆开县新县城的生态环境安全,在开县新县城下游3km处的乌杨村修建水位调节坝,正常蓄水位170.28m。建成后,水位调节坝以上水位消涨幅度由22.5m降至4.72m,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内湖”——汉丰湖。冬季,三峡库区高水位运行期间,汉丰湖维持在175m高水位;夏季,当三峡水库水位消落至145m时,由于水位调节坝的蓄水作用,汉丰湖水位保持在170.28m。开县新城与汉丰湖水乳交融,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因子,城市因水而生,也可能因水而衰。作为一个30多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开县新城滨水而立,城市人群的生产、生活活动,以及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与汉丰湖水质关系密切,汉丰湖水质的好坏又直接关联着三峡水库的水环境安全,因此,以水质为核心的汉丰湖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县城市的协同共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水敏性城市设计理念为指导,在对汉丰湖水质现状及污染负荷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沃伦威德尔模型、狄龙模型对汉丰湖水环境容量进行评估;利用2002、2012年两期遥感影像数据,应用ERDAS对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后,对汉丰湖流域10a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土地利用转移变化进行分析;结合2012年水质监测数据,应用GIS、二元线性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土地利用类型与水质相关性做了分析。分析了开县新城水敏性城市规划的原则及空间体系,提出了开县新城“山—水—林—田—城—湖”生命共同体的水敏性城市空间格局发展模式;对水敏性城市生态工程进行了探讨。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①汉丰湖流域滴水岩W2、乌阳大坝W3、石龙船W5、丰乐W8断面水质为IV类,其他断面水质均为III类。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总氮是影响汉丰湖河水质的主要污染物。2020年汉丰湖总的污染负荷为COD8135.74t/a、NH3-N1752.18t/a、TN2940.82t/a、TP213.03t/a。汉丰湖水环境容量为COD2191.79t、TN1646.34t、TP111.28t、NH3-H1748.96t。因此,汉丰湖流域污染负荷超出水环境容量,超出汉丰湖自净能力。  ②汉丰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水质关系密切。1)2002~2012年,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明显,主要表现在建设用地、裸露地面积迅速增加,林草地面积不断减少。从变化的数量看,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加,从2002年的3118.01hm2增加到2012年的4533.11hm2,其所占比例从7.65%上升到11.13%;裸露地从2002年的3681.52hm2上升到2013年的5444.720hm2。2)2002~2012年,建设用地主要分布于汉丰湖、南河、东河等沿河两岸,最为集中的为三河交汇处,即开县新城。3)流域土地利用转移主要发生在裸露地和其他类型间,而其他类型之间转移较为明显的为林草地和其他类型间的转换。4)COD、NH3-H、TN、TP四种水质污染指标与建设用地、耕地呈正相关,相关性大小为耕地>建设用地,与林草地呈负相关。  ③阐述了水敏性城市规划设计原理,对水敏性城市规划关键区域进行了识别。提出了基于汉丰湖水质保护的开县水敏性城市规划的概念框架:即“山—水—林—田—城—湖”生命共同体空间格局。通过对水敏性城市规划体系的分析,提出水敏性城市设计中关键空间的规划,包括滨湖缓冲带、城内小流域生态廊道、城市开放空间区域等。  ④进行了水敏性城市生态工程探讨。为优化汉丰湖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以“山—水—林—田—城—湖”城市空间格局为基础,提出城市景观基塘系统、消落带林泽系统、生物洼地、雨水花园、多塘缓冲带等生态工程,以生态工程应对城市关键性水敏性区域,对城市水资源进行收集、处理,从而使城市水文环境及水环境管理得到优化,确保汉丰湖的水环境质量。
其他文献
P2P (Peer to Peer)是近年来互联网最热门的技术之一,在VoIP、下载、协调计算等领域得到飞速发展。同样在流媒体领域,该技术也体现了强劲的发展劲头,既有PPLIVE、PPS、UUSee
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逐步成熟,多媒体消息服务MMS成为目前全球范围内移动业务研究的热点之一。MMS是基于无线应用协议WAP的一种全新业务。MMS最大的特色就是支持多媒体功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假想蛋白 CLDND1结构组成,预测其结构及功能;通过制备融合蛋白CLDND1多克隆抗体,在CLDND1 mRNAs高表达的肿瘤细胞及组织中进行定性及定量检测,期望为CLDND
一、默读缺失引发的思考    去年,我在参加一次全国性小学语文赛课观摩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读书时间作了如下统计  从统计表可以看出,朗读时间平均每节课达8分钟,说明教师对朗读还是比较重视的。然而,默读时间平均每节课只有3分钟,即便是高年级的阅读课,平均也只有4分钟,可见默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几乎处于缺失的状态。教师重视朗读,这是应该的;然而轻视默读能力的培养,却不得不让人担忧。  朗读与默读应该并重
学位
摘要:初中物理在初中教学科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物理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愈来愈多的要求。基于新课改的背景下,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更加优质的环境,这样就要求教师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有效处理当前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促使教学质量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基于此,笔者依据自身经验,提出一些对策,供以借鉴。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物理是一门兼顾理论和实践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