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两名北京话儿童SYY和LXY的自然语料的考察,从儿童“是”的三种语法功能——判断、强调、焦点标记的习得出发,考察了汉语早期儿童“是”字结构的习得和发展状况。本文共分六章。第一部分引言。论述本文的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介绍本文语料的来源及语料库的研究方法,说明了本文运用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明确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汉语早期儿童“是”字结构的习得情况。第二部分“是”的性质、作用与已有研究综述。对“是”字的性质和语法功能做出简要概述,并总结了“是”字结构的本体研究和习得研究的现状,在探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儿童“是”字语法功能的分类做出说明。第三部分汉语早期儿童“是”字的习得。分别论述了汉语早期儿童“是”的判断、强调、焦点标记三种语法功能的习得时间和产出状况。综合各方面因素对儿童“是”字的习得特征进行了初步的解释。第四部分汉语早期儿童“是”字结构的发展,是第三章内容的深化,也是本文的主体部分。我们综合上一章考察所得的数据及规律,分别探讨了儿童语言中“是1”“是2”“是。”以及“是”字作为词内成分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我们从认知水平、语言能力等方面分析了汉语早期儿童“是”字结构的发展过程。第五部分汉语早期儿童“是”字习得的影响因素。从儿童交际需要、输入影响、认知水平、偏向性策略四个角度分析了汉语早期儿童习得“是”字结构的影响因素。第六部分结语。从总体上概述儿童“是”字结构的整体发展情况,并说明本文的一些不足。本文得出的主要规律和结论有:(1)汉语早期儿童最先习得单纯的判断词“是1”;稍后习得带有重音的判断词“是1”和位于句首的焦点标记“是。”,两者交叉习得;最后习得“是2、是3”,“是2”习得更晚些。(2)无标记的判断动词“是”在汉语早期儿童习得“是”字结构中具有优先权,“是”各语法功能在儿童语言中的产出量与习得顺序相一致。(3)儿童语言中的“是2”和“是。”都与“是1”紧密结合,并不是单纯的标记词,儿童“是”字结构的发展与“是”的语法化过程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