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是人类及其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是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劳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情感是人的重要的精神活动,人类的任何活动都蕴含着情感因素。强化劳动中的情感因素,有利于劳动者的全面发展,实现体面劳动,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平衡、健康发展。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立足于现实,深入分析劳动中的情感因素,希望引起人们对劳动中的情感因素的重视,避免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裂,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切实关注并真情关怀这个社会最值得尊重的人—最伟大的劳动者。情感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是人的主观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对客观环境的反映,这种特殊反映是通过主体对客体的心理感受和体验表现出来的,反映的是人的欲望、需要等主观的尺度,体现着特定的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行为。人类的劳动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种种需要进行的,都是有目的的、有意识的。作为感性、情感的存在,劳动者和自然界首先是一种感性对象性关系,其次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劳动受劳动者内在情感的强烈影响,体现着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对自由的追求。人类在对象世界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营造更适合人类生活的诗意的栖居地,同时,在劳动中实现情感的沟通与交流,创造着理想化的关系。近代社会以来,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人类过度崇尚科技理性而忽视价值理性,科技理性与资本的结合使人类社会变成数字化、冷漠的世界。异化劳动使人性严重扭曲,使人类情感世界日益萎缩。人类的情感越来越片面化、机械化、边缘化。技术理性的合理化,使资本的统治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使赤裸裸的剥削变为管理、巧妙的心理操纵。如果不能实现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效沟通,积极建设人的有序的、丰富的感性情感世界,人类将使自己日益成为机器人。基于现实的深刻反思,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情感因素在劳动中的重要意义,体面劳动已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尊重劳动、保护劳动、关怀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已成为新世纪人类的共识。实现体面劳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更应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自觉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