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胆管结石在东亚地区尤以我国较为常见。在胆石症患者中发现有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的存在。SOD一般可分为Oddi括约肌狭窄和Oddi括约肌运动障碍两类。前者指因为慢性炎症以及纤维化所致部分或全部括约肌狭窄;后者是指由括约肌痉挛、肥厚或去神经所导致的括约肌基础压升高从而产生括约肌高压带间歇性功能性阻塞。Oddi括约肌测压术(SOM)是目前公认的诊断SOD的金标准。在我国的胆石症中,胆管结石病约占50%,反复排石及伴随的慢性的胆道感染对Oddi括约肌(SO)有一定的损伤作用。临床上发现部分胆管结石患者中存在SO低张甚至松驰现象。三通道测压导管的侧孔可能与这类患者的SO没有有效的接触,SOM对其SO功能的判断可能存在偏差。SO作为消化系统平滑肌的一部分,其收缩和舒张活动伴有生物电现象的产生。从电生理层面进行SO功能检查,有望更准确地判断SO功能。为了进一步了解胆石症患者的胆道动力学特点,推测胆管结石对SO功能可能的影响,我们进行了胆管结石术后患者的SO动力学(Oddi括约肌压力和肌电)检测。在临床研究的基础上,模拟临床胆管结石的病理特点建立实验动物模型,通过肝功、SO肌电等的变化,动态了解胆管结石对Oddi括约肌功能影响的变化规律。希望通过本研究,为SOD及胆管结石诊治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理论支持,并进一步探索环状电极的临床应用。材料与方法一、患者共33例。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因胆管结石行手术治疗留有T管的患者,于术后56~101天(平均84.3天)来院复诊。全部患者行胆道镜检查,检查过程中经T管窦道行SO动力学检测(SOM+SOE)。记录SO基础压(SOBP)、峰压、收缩频率以及SO峰电位丛(SOSB)的频率、波幅和持续时间。以SOBP 5-30mmHg为正常标准,将患者分为SO低压力组、正常压力组及高压力组。分析比较三组间的SO肌电特点。二、实验组及对照组各家兔8只(均建立Oddi括约肌肌电动态检测模型)。1.实验组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胆总管内置入结石颗粒,对照组仅行乳头插管。两组均于建模术后第2、4、6、8周行耳缘静脉抽血查肝功,观察DBIL、GGT、ALP变化,并经皮下通道行SOE,观察SOSB的频率、波幅和持续时间。比较两组间肝功、肌电的特点及变化情况。2.在十二指肠乳头插管前及肌电检测终点完成后分别记录两组家兔的胆总管直径,比较其变化情况。3.两组模型在肌电检测终点完成检测后,快速切取SO,行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一、胆管结石术后患者经T管窦道进行的SOE动力学检查,SOM与SOE测得的SO收缩频率、压力峰值与肌电振幅具有一致性。42.4%的患者SOBP<5mmHg,SOSB振幅降低、频率减慢、收缩时间缩短;18.2%的患者SOBP>30mmHg,SOSB振幅升高、频率加快、收缩时间延长。二、实验组家兔术后第2周肝功DB、ALT、AST、ALP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好转,但仍比对照组高。对照组肝功比较平稳,各时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第2周SOSB振幅、频率高于对照组振幅。此后, SOSB振幅、频率、持续时间均呈下降趋势且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各时间点SOSB振幅、频率、持续时间波动比较平稳。术后8w肌电检测终点完成后,实验组胆总管扩张明显。病理:实验组家兔较对照组有明显的病理学改变(平滑肌细胞脂肪变,肌纤维排列紊乱、横断,散在炎症细胞浸润)。结论一、胆管结石术后患者Oddi括约肌存在动力不足及动力增强两种功能异常状况,且以动力不足更常见。SO低张甚至松驰也应被认为是SOD的一种。二、家兔胆管胆石可以影响Oddi括约肌功能,造成SO动力下降。这种改变可能与排石过程中胆管下端的暂时性梗阻、括约肌细胞的机械损伤、乳头炎性改变有关。三、环状电极在SO动力学研究特别是SO低张状态或SOM阴性的SOD研究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