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子宫腺肌病是一良性疾病,由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所致,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量过多、痛经与不孕,以及其并发症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成为研究热点的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是位于子宫内膜下的特殊部位的组织,在MRI上显示低信号,其厚度约2-8mm,与激素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子宫内膜-肌层交界的结构或(和)功能改变与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2]。其交界区把子宫分为古子宫与新子宫,这与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与治疗带来了便利,同时也是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带来理论基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是一肿瘤自分泌生长因子,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肿瘤中高度表达及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同时具有抗细胞凋亡、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及淋巴管的形成等。有关研究表明,胰岛素可以促进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泌IGF-1,可以促进子宫内膜的增殖,抑制子宫内膜的凋亡[3]。而IGF-1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的不同部位的表达很少研究。肿瘤坏死因子-ɑ(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ɑ)是肿瘤坏死因子家族中重要的成员,主要是由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是炎症的代表。TNF-ɑ在腺肌症患者宫腔冲洗液及腹腔液中分布是较高的,而且T细胞与肥大细胞在子宫异位内膜呈高分泌状态。而在子宫腺肌病中的报道却很少。目的本课题通过分析子宫腺肌病患者组与对照组血清中IGF-1与TNF-ɑ水平变化,以及检测IGF-1与TNF-ɑ在对应子宫腺肌病患者组与对照组子宫不同部位的表达,来探讨IGF-1、TNF-ɑ与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同时分析IGF-1、TNF-ɑ与子宫腺肌病痛经的关系,以期为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提供指导意义。方法1.1实验分组实验组: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因子宫腺肌病行子宫次全切或者全切术标本30例,年龄34~46岁,平均年龄39.4岁;对照组:同期因子宫颈病变(CINIII累计腺体)或子宫脱垂行子宫全切术30例,年龄37~48岁,平均年龄42.7岁。以上患者均无内科疾病,所研究的患者手术前三个月内未接受任何抗感染治疗与激素治疗。两组病理片由病理医师诊断,病理结果提示子宫内膜均为为增殖期子宫内膜1.2实验方法(1)所有患者均于术前采取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子宫腺肌病组与对照组中IGF-1、TNF-ɑ表达水平;(2)术前根据MRI的引导,将切除的子宫标本分别取子宫内膜层,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子宫内膜下5mm处),外肌层(子宫肌层中外1/3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GF-1与TNF-ɑ在子宫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ɑ=0.05结果1.子宫腺肌病组患者血清中IGF-1、TNF-ɑ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GF-1、TNF-ɑ在子宫腺肌病组子宫内膜层、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外肌层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3.子宫腺肌病组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IGF-1、TNF-ɑ的表达高于子宫内膜层、外肌层,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对照组表达差异性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4.血清中IGF-1水平与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程度无相关性(r=0.17,P=0.37),血清中TNF-ɑ与子宫腺疾病患者痛经程度呈正相关性(r=0.62,P<0.001);组织中的子宫腺肌病的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的IGF-1表达与子宫腺肌病的痛经无相关性(r=0.08,P=0.65),而TNF-ɑ与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程度呈正相关性(r=0.53,P=0.02)。结论1.IGF-1、TNF-ɑ在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以及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可能参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2.IGF-1、TNF-ɑ可能通过改变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的结构和(或)功能促进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3.TNF-ɑ与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程度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