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济南滨水绿地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采取实地调研的方法对济南11个各类滨水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滨水地带景观组成中的植物种类、生长状况、群落结构、应用方式等,计算了每种出现的频度,分析济南滨水区绿化树种的植物景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调查表明,济南滨水绿地应用植物共有140种,隶属于53科,其中木本植物96种,草本植物44种。大部分公园及滨河绿地的滨水植物群落主要由驳岸植物群落和岸上植物群落组成,具有较丰富的水面植物群落的仅有大明湖、百脉泉、泉城公园等。通过频度分析,发现乔木层中垂柳、雪松、白皮松、法桐为常见种,垂柳在多数情况下为优势种和丰富种,这样造成植物景观的单调和雷同,同时发现部分树种不耐水湿,却大量应用于水边造景,造成生长不良,在调查样地内发现白榆、栾树、黄金树、沙梨、元宝枫、苦楝、小叶杨等生长状况和观赏效果皆优的树种应用较少;灌木层中耐水湿树种应用极少,其他可用的灌木有沙棘、柽柳、桂香柳、石榴、蔷薇、紫穗槐、木槿等。水生植物层常用种类为荷花、睡莲、黑藻等,应用种类偏少且发现了入侵植物豚草,应加强对千屈菜、水葱、鸢尾、香蒲、菖蒲、花叶芦竹、风车草、花叶芦苇、梭鱼草、田字萍的应用。地被以麦冬、早熟禾为优势,在一些新景区内应用了较多的观花地被,丰富了景观层次,而一些早期开发的景区地被应用种类比较单调、重复,景观效果不好。济南滨水植物景观的植物群落结构类型主要有:“乔木+草本地被”结构、“乔木+灌木”结构和“乔木+灌木+草本地被”结构3种。总体上“乔木+灌木+草本地被”结构所占比例较大,但是灌木和地被层的植物常用种类均很少而且各在水体类型中重复率较高,各景区之间配置应用上有单调、雷同、凌乱等问题存在。针对济南滨水绿地植物景观的现状,经过整理、总结和筛选,推荐适宜于济南滨水区不同水体(湖、河、泉、池、喷泉跌水)及不同生态条件(较耐水湿、极耐水湿、耐碱涝)下应用的27种植物配置模式。并且分别研究了滨水区常见的堤、岛、桥等的植物配置方法,及驳岸和道路的设置。最后在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济南市滨水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提出充分考虑植物自身特性、与历史文脉的结合、增加水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丰富植物配置模式以及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