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世纪,人类健康最重要的进步应归功于公共卫生的发展。对于国民健康来讲防病胜于治病,建立一个覆盖全体人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至关重要的,而对公共卫生的财政支持尤其是财政投入是一国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的公共卫生财政支出关系到一国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质量和国民享受应有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建国以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快速发展,但是在GDP快速增长的同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明显没有跟上经济增长的步伐。由于长期“重医轻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补偿机制不公平,深深认识到一个完善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至关重要。2003年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目标:“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用更长一段时间,完善我国农村卫生保健体系、城市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卫生科普宣传体系和财政经费保障体系。” 本文总结前人研究结果,对公共财政的主要介入形式——公共卫生支出,以及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作出了适合我国的综合性、科学性解释与界定。受国情与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我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是指公共卫生服务中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卫生服务。因此,我国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能够基本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需求,从而使全民健康得以保证。由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一种公共品,因此需要政府负责提供,或干预其生产与配置,而公共财政支出是政府介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方法。 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差距明显,虽然计划经济时期整个公共卫生事业处于优先地位,但我国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高。改革开放后,整个卫生服务体系逐渐转变为市场导向,乡镇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急剧减少,常规医疗机构中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疾病预防、保健等科室不断被削弱,而专职卫生防疫、保健机构能力有限,无法满足社会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后“非典”时期,我国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陆续展开,取得的成果是显著的,但是由于财政分权、卫生监管成本高等原因,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城乡建设不均衡程度较为明显。 本文第二章详细分析了我国城乡基本公共卫生差异的现状。首先,我国卫生总费用的构成比例变化明显,个人卫生支出所占比例不断上升,而政府与社会卫生投入比例不断减少。第二,政府卫生支出的使用结构上,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占公共卫生支出的比例呈逐年下降态势,而公费医疗保障经费占公共卫生支出的比例则逐年上升。与此同时,我国城乡居民健康消费水平差距不断增大。筹资方面,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财政补助以及上级拨款收入均远远高于位处农村的同类机构。在这一情况下,我国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及设施分布仍不尽合理。在可及性上,公共卫生机构的城乡可及性差距明显,农村居民就医难度更高。在人力资源上,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数量与质量的城乡差距仍然巨大。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情况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城乡非均等性。 第三章,本文通过对政府公共卫生支出城乡绩效的分析,寻找城乡居民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非均等化的主要因素以及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另外,在这一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将公共卫生支出细化采用DEA方法,通过分析公共卫生支出在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投入的效率水平,发现公共卫生支出差距对城乡居民卫生支出影响是显著的,同时若要满足现阶段城乡居民公共卫生需求,我国需要大规模增加农村公共卫生支出,且支出结构需要改善。 通过对我国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状的分析,得出造成城乡严重不均等的原因主要有:城乡“二元结构”带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城乡割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十分明显;存在基本公共卫生财政偏差,各级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还不甚完善;政府指导职能缺位。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做到:一、统筹城乡发展,打破城乡二元公共卫生服务体制;二、建立有效的公共财政体系,明确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三、加大政府公共卫生投入,逐步调整国家基础设施结构;四、加大力度建设服务型政府,矫正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事业上的自身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