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井式进/出水口水力特性及体型优化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抽水蓄能电站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和厂房等组成,兼有水电站和抽水泵站的功能,可根据电力系统负荷灵活运行,通过水道系统将水抽送至上水库或泄放至下水库,实现电网电能和水体势能之间的能量转换,在我国当前能源转型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抽水蓄能电站水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出水口是建于上、下水库内用于控制水流的工程设施,不同工况运行时水流呈现进流和出流的双向流动特点,其体型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抽水蓄能电站运行安全和经济效益。
  竖井式进/出水口是进/出水口的一种重要型式,其结构紧凑,开挖工程量小,布置相对灵活,在国内外工程中应用逐渐增多。竖井式进/出水口的引水隧洞与库区垂直连接,出流时来自直管段较高流速的水流在短距离内经过扩散和90°流向转折,流态变化剧烈,水力条件较难控制。针对竖井式进/出水口双向水力特性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1)模型试验研究多以有限的具体工程为主,缺乏对主要问题的一般性总结;(2)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已是竖井式进/出水口体型优化领域主要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但是较少涉及CFD计算精度的系统讨论;(3)体型优化研究多是采用单因素比较法,且缺乏体型参数影响的精细研究,既无法提供合理的体型参数选取范围,也未能分析不同体型参数对水力特性的敏感性和交互影响;(4)广泛应用在体型仿真优化领域的代理模型方法,在竖井式进/出水口的相关讨论尚不多见,如何构造、选取合理的代理模型,形成快速、可靠的优化流程,还需深入探讨。
  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对竖井式进/出水口双向水力特性及体型优化进行研究,包括以下几方面:
  1.以沂蒙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竖井式进/出水口为研究对象,通过模型试验对死水位抽水工况和发电工况下的进/出水口水头损失、流速分布、流量分配和漩涡等水力特性进行研究。对比总结国内已有工程的模型试验成果,抽水工况(出流)存在反向流速是亟需解决的体型设计难点。因此,如何消除出流反向流速,同时兼顾双向水力特性,这是当前体型优化研究的主要问题。为此本文引入优化算法和代理模型,聚焦出流反向流速消除,兼顾双向水力特性优化。
  2.针对CFD计算精度问题,围绕竖井式进/出水口建立三维CFD计算模型,同时考虑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引入网格收敛指数,提出了网格尺度的确定方法及湍流模型的选用方法,并推荐了适用于后续体型参数影响分析及体型优化研究的网格尺度和湍流模型:当孔口网格尺度为0.03D(D为引水隧洞直径)、湍流模型选取Realizablek-ε时,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可得到较好平衡。
  3.利用单因素比较法研究了孔口高度、盖板半径、扩散段短半轴和扩散段长半轴等体型参数对竖井式进/出水口双向水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响应面法完善了单因素比较法的不足,基于样本数据构建响应面模型,并对其统计显著性和预测准确性进行检验,进而研究不同体型参数对竖井式进/出水口双向水力特性的敏感性和交互影响。
  4.针对竖井式进/出水口水力特性的双向特点,确定了合理的体型参数及优化目标,结合优化算法和代理模型技术,探讨了快速、可靠的体型优化流程:针对几何建模、网格划分和CFD数值计算等环节,采用了集成方法以提高样本数据计算效率,在此基础上将代理模型技术与启发式优化算法相结合,使原本极为耗时的优化过程效率提升;探讨了多个代理模型的预测误差,并在优化流程中采取了优化代理模型形式、构建多代理模型集合和对比多种优化目标组合等方式,确保了优化结果的可靠性。
  5.对比分析多种优化目标组合的优化结果,得到了能够消除反向流速同时兼顾双向水力特性的最优体型,并进行了详细的水力特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最优体型的水力特性获得了明显改善,进流流速最大值系数降低幅度达14.71%,出流流速不均匀系数降低幅度达36.01%,总水头损失系数降低幅度达7.47%,其中出流流速不均匀系数降低幅度尤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最优体型下不仅拦污栅断面处的反向流速彻底消除,进/出水口内部的流动分离发展程度也大大减弱,内部流态同样得到了良好调整。
其他文献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在使用中将氢气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具有零污染、比功率高、结构紧凑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车用动力装置之一。PEMFC水管理是电池中运行过程的一个难点和重点,特别是汽车在实际道路条件下,振动增加了燃料电池水管理难度。因此,在车用实际工况下进行有效的水管理不仅有利于PEMFC稳定运行,对提高车用P
微生物絮凝剂(Microbial flocculant,MBF)是由微生物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的聚合物,一般由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高分子物质构成。由于具有安全高效的特性,微生物絮凝剂已成为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水处理剂,但生产成本较高和絮凝效果不稳定等问题,限制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本研究通过多种检测技术对高效产絮菌A9的生物学和基因组特性,及其在不同碳源培养条件下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等进行了检测
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大力发展和电动汽车的逐步推广,采用储锂容量相对较低的碳用作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已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发展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环保、安全的锂二次电池已迫在眉睫。金属氧化物、硫化物具有较高的储锂容量、成本低廉、制备简单等优势,成为锂二次电池电极材料的有力候选者。然而,相对较低的导电性和充放电时较大的体积变化制约了它们的商业化。纳米结构材料可以缓解体积膨胀;同时它的高比表面积能极大地
学位
电子皮肤利用电子材料模拟人体皮肤功能并感受多重知觉,在机器人、仿生学、医疗保健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随着电子皮肤的发展,自适应、多模态、可持续工作等特性成为新型电子皮肤必备的性能。王中林课题组基于摩擦发电和静电感应原理研制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将低品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为电子皮肤的可持续供电问题找到新的解决途径。在本文工作中,将传感效应引入摩擦发电过程,获得摩擦发电耦合原理,并以此构建自驱动电子皮肤,
学位
为了寻找可再生和可持续能源,很多公司或个人在住宅和商业大楼顶部安装了小型风力发电机来利用风能。这是因为小型或微型风力机能够带来可观的收益。而且,与大型风力系统相比,小型风力发电机更便宜,更轻巧也更容易调整。因此,即使是个人也可以拥有小型风力发电机。这一点与大型风力机不同,大型风力发电机的安装和维护都需要高昂的费用,相比之下,小型风力发电机更加经济实惠。一些小地方,比如说研究中心,机构,医院和村庄都
学位
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AEMFC)作为清洁型能源转换装置,具有燃料利用效率高、液体醇燃料渗透率低、可使用非贵金属催化剂等优势,有望应用于便携式电源、电动汽车、发电站、航空航天等领域,在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离实际应用尚有距离。影响其使用寿命与工作效率的关键问题之一是阴离子交换膜(AEM)具有较低的电导率与较差的稳定性。因此,制备具有高电导率、良好化学稳定性和
学位
生物强化技术作为提高污水脱氮性能较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由于环境条件影响而导致生物强化效果不佳甚至失败的现象。为促进生物强化脱氮技术的发展,本研究采用自主研发的自养硝化菌进行强化脱氮研究,探讨了生物强化过程中功能菌流失原因;比较了自养硝化菌和异养硝化菌生物强化脱氮过程机制,藉此联合两种类型硝化菌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脱氮升级改造,为生物强化脱氮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际应用支撑。以辽中
学位
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大力发展高效能、低污染的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技术”作为实现节能减排战略目标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而超超临界技术的发展受到部件材料使用性能的制约。以CB2钢为代表的含钴、硼新型铁素体耐热钢,因具有更加优异的抗高温蠕变性能,成功代替GX12CrMoWVNbN10-1-1钢,成为目前应用于主蒸汽温度为625℃超超临界机组涡轮缸体、阀箱等结构复杂大型铸件的理想材料。目前,
学位
目前,各向异性导电膜(ACFs)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中I型各向异性导电膜沿膜厚度方向导电,而沿膜面绝缘,已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和传感器等领域;II型各向异性导电膜沿着膜面两个垂直方向具有不同的导电性,而沿着膜厚方向绝缘,目前正处于实验室探索阶段。新型多功能各向异性导电膜的研发已成为电子工业和材料科学领域的前沿热点研究课题之一。光电磁多功能一维纳米材料已成为多功能材料的前沿研究热点之一。与单一功能材料相
学位
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Fluid catalytic cracking catalyst,简称FCC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石油二次加工过程,我国每年生产FCC催化剂约23万吨。每生产1吨FCC催化剂产生约350 kg含稀土和铝的固废——FCC催化剂胶渣(简称FCC胶渣),每年总计排放约8万吨。FCC胶渣的处理方式主要为填埋,这种处理方式存在环境污染、有价金属资源浪费和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等问题,而且占用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