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调节的神经机制:从休息到习惯化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370724q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生活中,重评价是一种能有效应对困难的情绪调节方式。它通过在心理上转变情绪诱发性刺激的意义来达到改变我们情绪反应的目的。研究者提出了一个模型来解释这种情绪调节策略的神经机制,指出前额叶认知控制区对情绪相关的边缘系统的调节与控制。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影像研究为这个模型提供了依据。但是,我们的研究不仅关注情绪调节本身,我们更加关注个体的“安静”和“习惯”状态如何影响情绪调节。静息态和任务态磁共振成像研究揭示了相互重叠的情绪调节神经系统。进一步说,一些研究表明静息状态下情绪调节神经系统的连接可以被之前的情绪诱发性刺激所改变。然而,到目前为止没有研究尝试去解决静息状态下额叶-边缘系统的连接是如何为随后的情绪调节做准备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它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情绪调节神经机制的理解以及丰富我们对“静息-任务”关联的认识。进一步说,焦虑是心理健康的一个主要担忧,无论在静息还是任务状态下都伴随着异常的情绪调节。但是,在情绪调节这个问题上焦虑是如何干预这种“静息-任务”关联的还不清楚。因此,研究一旨在探索静息状态下情绪调节神经系统的相互连接是否能预测它们在随后情绪调节任务中的连接。除此之外,焦虑是如何干预这种“静息-任务”关联的也是我们关心的问题。在研究二中,由于习惯性压抑情绪的人不能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因此我们希望知道这种习惯性表达抑制的人是否能通过有意识调控的方式降低自己的情绪体验以及内部的神经机制。总共31名特质焦虑不同的志愿者参加了这两项研究,但在研究二中有2名被试报告了无效数据。被试在8分钟静息态扫描后完成一项情绪调节任务。这项任务要求他们去“降低”或“维持”由负性图片诱发的负性情绪,并接着用四点量表主观报告这种负性情绪的强度。研究一表明,高特质焦虑个体也能像低焦虑个体一样有意识地降低负性情绪,通过背内侧前额叶对脑岛实施调控。有趣的是,我们发现静息态下背内侧前额叶与脑岛的功能连接可以预测这两个区域在随后的情绪调节任务中的连接,并且这种预测效应排除了抑郁水平的影响,在高特质焦虑组中呈现出正向的预测效应;而在低焦虑组中出现负向的预测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与低焦虑组相比,高焦虑组在静息态下显示出相对较低的背内侧前额叶与脑岛的功能连接;而在随后的情绪调节任务中这两个区域有更强的连接。基于人脑在静息与任务状态下功能的一致性,我们认为,在高焦虑组中静息态下额叶-边缘系统的连接会促进前额叶对负性情绪的调节。与此相反,低焦虑个体有更完善的额叶-边缘系统连接。因此,在应对负性刺激时他们无需做出很多努力来控制负性情绪。这项研究区别了健康人群中不同焦虑水平个体支持情绪调节的神经系统。在研究二中,习惯性压抑自己情绪的人不能通过有意识调节的方式来降低自己的负性体验,这可能会使他们陷入到一些情感障碍之中。总的说来,我们的研究将情绪调节的研究拓展到“任务”、“休息”与“习惯化”相互结合的状态,大大丰富了我们对情绪调节神经系统的理解,也为针对情绪调节紊乱个体的干预提供了新的方向。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与理念的逐步确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步入了课程改革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从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法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研究中作者
共情,指在不混淆自己与他人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体验并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感受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认知能力,它能促进人际交流和人际理解,帮助人们顺利的开展社会活动。已有诸多研究者
中职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构建中职教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训一体化培训模式,让广大中职教师通过网络学习,完成国家新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培训和信
考试,是衡量教学效果、区别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考试要求具备有效性、正确性及公平性。有效的考试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基于现代项目反应理论,结合计算机技术而实现的计算机
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了解知识、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发展自己能力的关键时期,许多国家都把造就合格的公民列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而且也都在积极地创建适合本国教育实
科学辩论应该成为科学课堂的常规互动方式已是国际科学教育界的共识。实现这一愿景的一个关键在于了解“什么样的课堂情境能够支持学生进行科学辩论?”以及“如何搭建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