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道路网络中交通流量的时空分布是出行者在参与活动的需求驱动下,在时间、城市空间、天气、交通政策等约束下,对活动内容、活动目的地、到达活动目的地的出行路径、出行方式、出发时间等内容进行选择的结果。本文基于行为决策理论对微观出行者活动-出行有限理性选择行为进行描述,基于交通分配均衡理论对宏观活动-出行流量的分布进行研究:同时,考虑到出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是影响活动-出行时空分布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从不同角度对考虑出行者异质性的活动-出行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首先,阐述出行者的活动-出行决策内容与决策过程,结合行为决策理论分析活动-出行决策过程中的有限理性行为,并基于归因理论分析影响微观个体决策以及宏观流量分布的因素;分析结果认为,有限理性主要体现在出行者对活动-出行备选方案集的有限感知、备选方案的价值评估、可能状态的主观感知以及非“最优”的决策原则四个方面,各行为决策理论则考虑了一个或几个方面的有限理性行为,比如,前景理论描述了决策者对备选方案价值评估与可能状态的主观感知两个方面的有限理性行为;另外,客观备选方案的多样性以及个体之间或者个体本身的决策差异性是影响宏观流量分布多样性的两个主要因素。(2)然后,分析了描述出行者活动-出行决策内容的多种超网络结构,并根据研究的时间范围以及离散时间间隔的长度将基于超网络的活动-出行分配理论模型进行了分类;分析表明,多状态多模式超网络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适用于解决long-term的交通规划、交通需求预测等问题:而时空扩展超网络则在考虑拥堵的交通问题、short-term的交通管控问题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性。(3)根据上述分析,首先对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活动-出行配流问题进行了研究,回顾了描述不确定状态下出行者有限理性行为的前景理论与累积前景理论;应用简化的多状态多模式超网络表述出行者活动-出行的时空序列;假设出行时间与活动时长分别服从一定的随机分布,基于累积前景理论定义了活动-出行路径效用函数,提出了参照点离散内生的静态用户均衡模型,并通过算例分析了算法的收敛性以及模型的性质。(4)其次,对考虑出行者感知误差的准动态活动-出行配流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参照依赖理论描述出行者参照依赖的出行路径、出发时间、活动内容以及活动目的地等问题的选择行为;假设出行者之间具有不同的参照点,提出了参照点异质的准动态随机用户均衡模型;该模型将时间离散划分为时间间隔较长的序列,假设每个时间段内,出行者完成对出行路径、出发时间、活动内容以及活动目的地的选择,并通过算例对模型的性质进行了分析;(5)再次,考虑到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行者对各出行模式的出行时间、费用的感知近似完全信息,对动态活动-出行配流问题进行研究。基于参照依赖理论描述出行者对出行方式、出发时间、活动内容以及活动目的地等问题的选择行为;将时间离散划分为时间间隔很短的序列,假设出行者之间具有不同的参照点,提出了参照点异质内生的动态用户均衡模型,并与无参照点及参照点异质外生两种情况进行了对比;通过算例对比分析了无参照点、参照点外生与参照点内生下的流量分布状态,结果表明,参照点以及出行者对不同属性的损失规避程度对出发时间、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较大;(6)最后,考虑到不同的出行者具有不同的选择集合,对考虑决策集异质的动态活动-出行配流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可接受规则描述出行者非“最优”决策目标的有限理性行为;假设出行者具有不同的出行方式选择集合,提出了决策集异质的可接受动态用户均衡模型;另外,新型交通出行方式的出现(如专车、共享车等)使得出行者在出行方式决策集上的异质性更为显著,将free-floating共享车作为出行者的分类依据,基于可接受规则提出了考虑共享车的动态活动-出行配流模型;讨论了各活动地点共享车供需的动态交互过程、定价、停车收费机制等问题;并通过两个算例分析了模型的性质,结果表明,共享模式的定价、活动地点的属性、停车费用等因素对共享车的选择以及活动-出行选择结果影响较大。